基于合居养老模式下的室内设计探讨 戚惠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2期   作者:戚惠 武晓庆 仕如玉
[导读] 中国老龄化进程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出现了养老难的问题;社会上出现最多的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养老政策和措施,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养老的需求。“抱团养老”模式下的互助式合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养老难的状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所接纳。
        戚惠  武晓庆  仕如玉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中国老龄化进程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年人出现了养老难的问题;社会上出现最多的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养老政策和措施,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养老的需求。“抱团养老”模式下的互助式合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养老难的状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所接纳。
        关键词:合居;养老;室内设计
       
        1 前言
        互助式合居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是目前社会上大多数老人愿意接受的新型养老方式。相对于乡村养老,互助式合居养老适合居住在城市而又不想离子女太远的老人;基地养老需要大规模的建造基地,需要的资金较多,同时也需要得到政府等机关单位的支持,相对于基地养老,互助式合居养老使用的资金和需要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互助式合居养老,它给老年人充分的生活空间和自由,通常是老年人的朋友圈以及生活圈,通过自给自足、互帮互助的方式让老年人完成养老活动的过程。
        2合居式养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1国内研究领域状况
        1999年7月国家为规范老年人住宅设计,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其中指出:“老年住宅归ouse for the Aged):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我国理论界对老年人住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2004年,斤育岱编著的《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中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用简图的方式,一目了然得表现出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与室内设施的设计要求;俞孔坚译作的《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书中对老年住宅户外活动休闲空间做更为详尽细的研究。都是国内先驱对我国的老年住宅及住宅适应性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学术界敏锐地看到了我国老龄化现状,并对老年人居住环境加以关注。
        在设计实践方面我国也有一定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它位于京城北部著名的小汤山疗养区,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老年人为核心”,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心理和行为特点,完善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建立与社会共亨的设施,能帮助老年人走出封闭的社交际圈。促进老年人自强自立,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1.2国外研究领域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迫使这些国家较早的开始研究老年居住问题,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一)德国
        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政府、老年人利益维护协会以及建筑界进行合作,提出了这种全新的“照料护理式住宅”。具体表现在这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多个单位、集体为老年住宅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其次是方便有效源于社会网络的动态服务,他们超越时间、空间,力求能第一时间、全方位照顾好老人;最后是把养老住宅和它位置所在地融为一体,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接受积极的照顾和护理。


        (二)美国
        美国具有人口多元化的特征,养老模式呈现出独特的跨文化需求,美国老年人独立性相对较强,更倾向于留住家中,依赖于家庭或社区的基础服务,并且受战后消费主义的影响,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护理机构(Deme-ntia/Alzheimer's Care>:专门针对认知能力损伤者的特殊需求提供专门服务,这里的损伤主要包括与思考、感知和记忆有关的能力损伤。
        ②.独立式/居住式/公寓式/集合式(Independent/ esidential Living/Apartments/Congregate Housing):这种住宅可以针对老年人提供每日一餐、家政服务以及适当的活动。
        可以看出美国在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网络服务以及老年人独立社区建设方面进行大量切实有效地实践与探索,在进行老年住宅设计中处处为老年人考虑,从整体布局到各局部设计,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
        (三)亚洲
        亚洲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大多也采取积极态度。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养老模式更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并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以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依托的养老体系。
        日本提倡老年人和家人同住。老龄居住建筑模式主要有:两代居,即在公共住宅里设计适合于多代同堂的大型居住单元,针对各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的差异性,在分隔室内空间上做出相应处理;老人之家,分为公立(养护老人之家和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低费(轻费老人之家)和完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三种,老年人可根据自己健康条件和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新加坡政府于1978年,建屋发展局实行老少两代家庭联合抽签配屋政策,规定结婚后的子女应与老年父母为邻,同年实行老年人住家计划,为老年家庭提供住房。1998年,新加坡建屋局在城市的成熟居住区内建筑一种名为“乐龄公寓”的住宅,一间房屋可供一到两位老年人生活居住。
        在各个国家,养老问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养老空间室内设计方面也相应受到重视,因此,对养老空间设计的研究是迫切的。针对不同老年人不用需求,也给出了相应的养老空间设计案例;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空间设计的措施及标准。养老空间室内设计探索,使其能与互助式合居养老空间设计相吻合,达到使互助式合居养老室内空间设计能更好的解决老年人室内住宅空间设计的效果,最终达到能使老年人养老住宅环境能达到实质性提高的效果。
        3 合居式养老在室内设计发展中的应用情况
        在养老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对当下养老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养老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所在;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对居住模式的需求的分析以及老年人行为习惯的特殊性,对室内设计的空间分布、材质的使用、空间色调等研究,形成一定的互助式合居养老室内空间适应性设计体系,为老年人创造出便捷、和谐、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的室内空间设计将给我国众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新的选择,有利于老人更快乐地安度晚年,减少老年人晚年的孤独感;帮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刘景瑶.关于“抱团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管理观察.2016年第23期:68—70.
        [2]飘逸.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J].当代老年.2016年第08期:10—11.
        [3]佟才录.德国人偏爱抱团养老[J].心理与健康.2016年第05期:31—31.
        [4]白峰.“互助养老”演绎养老新概念[J].社区,2011,15(11):12—13.
        [5]李甜甜. 城镇养老院居住环境空间适应性设计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戚惠,(199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E-mail:1159769571@qq.com.
        通讯作者:武晓庆,(1988—),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园艺设计,E-mail:125822798@qq.com.
        通讯作者:仕如玉,(1995—),女,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E-mail:1025254248@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