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名春
江西省寻乌县三二五小学 342200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与综合素质。积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切实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构建。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
落实与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开展的背景之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当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以突破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弊端,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思想道德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 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1.1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教育,从而导致思想道德课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难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思想道德课堂的学习中。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构建生活化小学思想道德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充分将思想道德教学内容将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相关知识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与理解,以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教育顺利开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思想道德教学中,有利于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2 切实提高小学生品德修养
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将生活实际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结合相关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与判断,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吸收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效性。
1.3推动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推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将生活融于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学寓于生活实际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思想性、道德性,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不应囿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有利于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逐渐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与“孝道”有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给父母的信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将思想道德知识落到实处。
2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2.1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应当注意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生活化教学融于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之中,有利于给课堂带来趣味性,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隐藏情感,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着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倒入课堂,引发学生针对思想道德性问题进行探讨与发言,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内容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相关生活中的案例,化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为生动形象的具体生活例子,从而推进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思想道德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例如,假设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有老人孕妇改怎么做?在疫情期间,遇到有人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戴口罩,你应当如何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的思考,并做出解答,从而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教学顺利开展。
2.2推动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落实到小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时,教师应当注重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从生活实际案例出发,通过更加生动并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知识的传搜。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与把握小学生在各阶段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品德水平,从而针对性选择相关的生活案例,对小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材内容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与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思想道德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由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即将传授的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想法,从而对教学进行细致地设计,再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要充分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有效推动教学开展,从而切实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思想道德教学实效性。教师还应当在小学生原有的思想认知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思想道德认知上更进一层,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3 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思想道德就教育越发重要。教师在进行小学思想道德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走出课堂,走出教材,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相关的生活化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与演练,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品德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可以带学生实地走进田间,感受农民辛苦的劳作生活,已明白劳动最光荣,养成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良好品德。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进行街道清扫的义工服务,以带领学生切实感受清洁工人起早贪黑,打扫城市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养成学生爱护环境,尊重清洁工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劳动品格等。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领会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思想品格,做优秀的少先队员。此外,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感恩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小学生对于相关的课本教材知识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小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亦决定了小学生对实践活动、实际生活中的故事等更感兴趣,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有利于大大提升小学思想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发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的信息技术,对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推进构建生活化小学思想道德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推进思想道德内容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幻灯片,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引申,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图像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与内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之下学习相关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相关视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针对特定的主题内容,例如感恩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切实推动思想道德品质教学。
3 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应当重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推动生活化模式的小学思想道德模式的构建,通过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教学实效性;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等方式,推动生活化思想道德教学的开展,以切实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江长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J].语文课内外,2018,(28):160.
[2]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杨宗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2020,17(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