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殷东明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肩负着电力能源转换与输送的重要责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阜宁分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400
        摘要:电力企业肩负着电力能源转换与输送的重要责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普及推广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电力设备运行检修记录、现场标准化作业及大数据安全分析等都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支撑。开展对各类电力设备的监管控制,促进安全管理效率提升,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电力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中的融合,给行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幅度,不仅可让电力企业的发展更加高效,同时可以对很多安全事故进行事前防控与预防,保证电力体制的改革工作落实的更为彻底。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当前的电力系统来说,由于其中存在很多不稳定、无法预测的突发状况,因此不能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出现,故,需要电力系统故障维修人员及时对故障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原因,配合最为适宜的事故处理方法。同时,与西方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够高,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要注重提升信息化程度与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让电力企业与用电用户的相关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也有部分电力企业信息化幅度不足,仅配备一些较为落后的计算系统,同时管理工作也只限定在局部,由此可见,即便部分电力企业开始让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还是会因为信息化精细度不足、功能不够完善、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信息化管理模块之间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不适配问题,无法让信息的共享水平更高、信息技术的价值被开发到最大。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
        想要标准化作业的落实水平更高,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保证的是配置出一个科学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对基层施工作业人员的职责与行为规范进行明确划分,保证此项工作落实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管理层要重视标准化作业相关工作的开展,增加资金与技术层面的投入。同时,配备专门的管理团队,依据工作落实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个标准化作业的指导方案或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电力企业基层岗位职责人员的工作细则自动规划工作流程或发出指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工作流程指令步骤主要涉及以下几点。首先,标准化管理系统。需要将工作指令内容进行单个组件分解。其次,配备标准库,对器件类型、电压等级和作业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再次,基层岗位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后,还要及时根据任务对象配备适宜的设备以及作业技术。同时,可以严格按照标准库自动化搜索配备的组件内容落实相关工作。最后,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出的标准库,还要能够将分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标准化指导方案,保证标准化作业的落实水平。
        2.2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化
        依靠建立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信息管控系统来实现作业现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包含了手持终端与管理平台两个模块。

手持终端主要以现场作业人员为应用对象,可以远程调用生产管理系统内工作票的信息,并自动形成工作票执行、班前会、安全措施布置、安全技术交底、到岗到位管理以及验收活动等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根据拟定好的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后拍照上传,出现问题还能使用手持终端和专家展开多方视频会诊;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管理平台,对电力作业现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督,查看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需要通过手持终端对现场作业进行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作业人员的违规现象并发出预警,确保电力作业安全。另外还能够借助于二维码技术来识别电力作业人员身份,实现对电力设备日常检修维护作业人员工作实时监督与跟踪,发现违规或隐患问题并预警汇报,促进了电力设备维修维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
        2.3安全培训信息化
        依靠信息化技术来组织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模式来组织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信息化综合模块,其中包含了员工身份识别、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内容筛选、安全知识考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项内容。参与安全培训的电力员工使用身份证扫描认证之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其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同时生成该员工专门的培训档案。当其进入培训工具箱之后可以自行选择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外界屏幕来实现集体学习,学习结束后使用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对员工的考试成绩予以记录归档。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了过去通用培训的弊端,促进了培训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应当积极应用VR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安全培训,VR技术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式来让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实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把各类电力事故真实还原,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予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2.4大数据安全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各类电力设备、管道和线路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压力、温度、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控,即便现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电力设备管理还需要凭借人的经验与专业水准。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针对设备正常参数和异常参数建立独立的数据信息库,添加故障诊断算法,即可对电力设备各项参数的实时变化状态予以跟踪监控,从而了解电力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提前对相关人员发出警示提醒,提供诊断处理建议,力求清除安全隐患,促进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对于电力作业安全管理来说,大数据技术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可以识别作业现场的违规操作,结合现场监控等方式,提供违规自动识别功能。通过对作业现场人员的图片、影像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标准化作业数据库实施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可以及时发出提醒,有效强化了作业现场监管水平,优化管理模式。
        3结语
        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行业发展的模式,也间接指引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注重信息技术的价值开发,加大在电力安全管理层面的技术投入力度,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获得大跨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彤.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时代,2020(03):78-79.
        [2]刘章雷,龚璇.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242+256.
        [3]汪宏春.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183.
        [4]魏秀宁.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