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上海)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是企业赢得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特色,企业质量管理的运行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了企业竞争力。本文针对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所提出问题,给出了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拿出高质量的产品吸引客户。因此,企业内部要格外重视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其包含了产品质量、产品售后、产品设计、产品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要重视内部的质量管理,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质量竞争力。
1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会比较倾向于购买质量更有保障的商品。由此可知,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重要,企业必须提升质量上的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假如企业可以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在产品方面,企业要强化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的管理,以持续改进的方法不断完善产品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打造企业的特色和品牌。在人员管理方面,企业要积极推动组织内部知识的总结与积累,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企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在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的同时,要强化环保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学会梳理品牌形象,学会让利给消费者,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是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企业竞争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2当前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2.1组织构造不完善
尽管当下我国的大部分的企业都设定固定的用于质量管理的团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常规的考核与监管,然而,质量管理部门其所关注的重点仅仅停留在质量目标的考核层面上,此部门的工作者大部分都对企业的每个部门的工作缓解和方式有详细的认识,以至于相应每个部门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仅仅依靠本部门的相应的质量监管者开展。如此,这样零散的工作形式就十分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出现。若是问题出现,所有的部门一定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没有责任可追,不能被有效的处理。
2.2缺乏具备整体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整体的角度上讲,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的企业均缺乏具备整体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的因素为在现实的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期间,不具备相应的全员、全流程的特征。首先,将特定的实施质量监管的工作者考虑在外,企业的其余工作者都把工作的关注度投入在了业绩的考核上,同时没有主动地加入到质量管理工作里,还要部分领导阶层的人员都展现出质量管理和服务理念上的薄弱;其次,很多的企业均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用于溯源、改进以及检查的体系,其将质管内容放在完成后开展,同时未将其贯彻进全部的的环节,不易做到防御的效果。因为不具备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均未在员工的整体水平素养上开展较为公平、科学的评估,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
3企业质量管理有效性策略分析
3.1组建专业的内部审核队伍
不同行业的公司必须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内部员工组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小组。
每个审核小组的员工人数都应满足内部审核的要求,并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内部审核人员应包括安全、环保、设备、技术、生产及其他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组长应接受有关量化审核标准的专门培训。内部审核团队的人员需要了解企业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的过程,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经验。公司质量保证部门和内审团队应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法规、企业标准制定公司质量体系管理文件,监督体系运行和内审环节的正常运作。
3.2重视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的健全工作
一个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状态,就要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标准,使质量管理从一个抽象的状态转变为具体化、协调化、简单化的规则。因此,规范化、程序化与文件化是现阶段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的重要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选拔编写小组人员,对组内不同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二是要对企业内部现有的文件与制度进行分析,分析标准中所需要的内容;三是对标准进行划分,根据标准的类型划分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四是根据企业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信息,制定相应的结构表与明细表,待上述工作完成以后,组织各部门进行评审;五是评审完成后,由领导审批发布即可。质量管理标准中要格外重视用人的要求,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技术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要求,鼓励员工攻克技术难题,做好科研活动,推动企业内部的科研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加强质量管理宣传力度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内部报刊、内部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形式文化传播介质加强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渗透和影响,使员工时刻关注到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口号、质量方针、质量文化、企业精神及其深层内涵深入人心,根植于员工脑海中,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形成全员质量行为,建立企业质量文化观。
3.4改进质量培训模式
针对部分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刻的情况,应对目前质量培训模式进行反思。应根据人员岗位职责,如人力资源、设备、计量、研发、生产、销售等,分批次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培训,改变以往连续多天、整篇标准培训的情况。对于自己熟悉的工作,员工在学习时,集中性、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此种培训模式不仅缩短了培训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培训覆盖率,达到全员参与培训的目的。企业自上而下,深刻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质量意识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3.5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质量监督为构成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的结构,以相关的规范条例为参照,要设定涉及到所有领域的成熟的检验目标、流程、方式以及可以评估的报告、具备专业知识的监督的工作者。能够以领域的特点分配多个监督工作者,展开常规工作的监督检查,此类工作具备不固定性以及整体性的特征,避免出现不符合现象再次出现,起到很好的防范效果,是对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的补充。所以,部门要完善在质量监督体制上的内容。对常规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进行增强,才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切实实施,才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结语
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机遇,为了降低风险、迎接机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性发展,必须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创新质量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宝山,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色矿山,2020(4).
[2]张冰,浅谈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5).
[3]沈松.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标准化,2019(14).
[4]覃事玉,帅云,占丽平.基层农产品机构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南方农业,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