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石磊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石磊
[导读] 摘要:当前,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
        伊犁州生态环境局特克斯县分局  835500
        摘要:当前,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工业企业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快速上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污染负面影响极大,为了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世界各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地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想解决水污染问题,人们就需要做好地表水监测工作。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问题;优化措施
        1简析地表水环境监测的主要价值
        水资源是人类生命活动最为核心的资源,其可以连接大自然中各个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系统联系的稳定性,有助于水源循环和流动。要是出现了水资源污染,则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动物植物正常生命活动受阻等,例如人类可饮用的水源受到污染,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健康,极易发生恶性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针对地表水环境进行严格监测,可以让监测部门及时掌握水污染现状,采取针对性地治理方法展开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高应用水资源的效率。中国虽然幅员辽阔可是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西部与东部水源相对匮乏。基于国民经济的稳速提升,进一步增大了生活和工业用水量,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十分明显。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受到污染的地表水约占整体的90%,虽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依然未能彻底过滤干净地表水,因此强化地表水环境监测已是迫在眉睫。
        2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进展分析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以及绿色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渐渐提高了对地表水环境问题的重视,而且有关其污染整治及预防现已是一项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社会各界与国家关注的重点课题,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发已获得很多可喜成就: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监测网络体系,已形成可以覆盖全国重要流域、湖泊、水库河流的监测体系,大约有350多个监测中心,水质站已突破3000座;我国设置的四级监测站均可以基本完成监测地表水环境的各项任务,这为我国开展地表水环境监测提供了重要环境。其次,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技术水平,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提高了我国自动化水质监测水平,而且建立了自动监测站以及数据系统,能科学预测与有效分析水体各项污染指标数据,例如总有机碳、PH以及化学需氧量值等,从而为预防与整治水环境污染提供数据依据。最后,信息化监测技术。例如物联网技术是借助追踪技术与射频识别等进行的应用。例如美国的哈德逊,就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开展了智慧河流项目。通过分布式传感网络,立体化监测河流水质、断面水量、气象等相关参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实时监测河流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及生物信息的能力。借助河流水质要素的在线分析,对海量数据展开多维度关联性分析,进而揭示其生态系统的演变历程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3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3.1重视度不高
        地表水监测数据是反映一个区域内地表水水质现状的重要依据,需要监测的目标包括BOD、COD、氨氮、pH值、高锰酸盐指数、铜、铬、铅砷和微生物等等。而部分单位在实际监测期间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获取代表性数据、现场采样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面,室内分析与科室研究中的仪器设备不够先进,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与专业能力匮乏,都直接影响着地表水监测的实际效果。另外我国与地表水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地表水监测缺乏一个明确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对工作人员也缺少技术规范和职业标准。
        3.2监测技术落后
        地表水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非常高的工作,不仅依赖于科学的监测技术,同样也需要紧密的监测仪器。而我国地表水监测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地表水监测技术,在实际监测中,仍以理化监测作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导致存在着数据精确度较低的问题。难以切实反映当前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情况,致使地表水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3监测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常常以流域监测法来判断该区域内的水质情况,殊不知,我国河流众多且分布较为广泛,一条河流通常会流经多个省份,而流域监测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从而也就导致了省界流域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困难。再加上当前水质管理网络的建设尚不完善,各级水质监测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管理,从而导致了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无法合理、有效的进行。
        4完善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工作的有效策略
        4.1健全和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要切实提升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提高地表水污染治理效果和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当前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首先,在流域监测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河长制,明确各属地管辖的责任人,使每一个流域都能够得到水质监测,从而减少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真空地带。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地表水环境监测管理的流程,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跨区域的监测治理,就要遵循相应的报告与监督流程,同其他区域管理责任人进行沟通,一切以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为先,确定联合监测与治理的方案,从而有效地提升地表水环境监测效率和水平。最后,要对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内容进行完善,除了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之外,还要重点进行水体功能分析,出具更为详细和完整的水体环境监测质量报告。
        4.2构建地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综合体系
        要更好地发挥地表水环境监测在地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地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综合体系,借助先进的智能化监测技术,来切实地提升监测与治理成效。搭建地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智能化管控平台,如图1所示,实现“管”“测”“治”相结合。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地表水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要对管理流域内的污水排放总量、水体水质情况、地质水文状况、企业分布情况以及企业污水排污许可获取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借助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流域内地表水环境的动态与实时监测,其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污水排口、污水处理厂进出口以及污水处理厂治理工况等,对于流域内的重点企业要实行重点监测,并且根据对相关管理信息的统计和调查情况来集中进行监测设备的布置,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最后就是在管理和监测同步进行的前提下,做好污水处理厂工艺诊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企业生产工艺提升以及优化污染防治方案等的相关治理工作,从而打造“测管联动”“管治联动”“测治联动”的综合地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体系。除此之外,借助智能化管理平台实行地表水环境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远程监督与控制,这样也能够打破属地限制,形成联防联治的良好局面。
        4.3新技术引入地表水环境监测
        ①遥感监控。这一监测技术属于新型学科,而且有效应用于诸多领域,重点是依据水质参数与经验分析进行调查,进而对水资源情况有效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能真实反馈水质情况,明确水质在空间与时间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而科学制定水资源污染高效处理举措,提高管理速度确保其处在适用范围;将遥感技术有效引入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一方面能全面了解水域周边及所处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借助风向预测、技术监测以及绘图等方式,针对对象目标进行智能与集约监测,而且能增加水质监测参数,例如叶绿色浓度、悬浮物等,随之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会进一步扩大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并提高其应用价值。
        ②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是借助生物种群与个体进行水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且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主要采取水生生物进行监测,所以实践应用价值较高。例如可通过鱼类、水藻等进行生物监测,从水质影响生物生存情况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此制定治理与改善水资源污染举措,进而让人们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水资源。
        结语
        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环境治理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表水监测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地表水监测现状,最后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当前,我国要重视地表水监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合理应用环境生物技术来监测地表水污染,提升地表水监测设备质量。未来,人们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综合应用各种技术,不断提高地表水监测水平,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