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公司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277000
摘要:2017年以来,国网公司稳步推进省管产业“瘦身健体”改革,大量非核心业务纳入处置行列。处置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散、业务庞杂、地域分布广,面临资产处置、人员安置、法律诉讼、税务清查、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诸多问题。处理不当,易引发稳定、法律、税务、资金、安全、廉洁等多方面风险,严重影响瘦身健体改革成效,不利于省管产业提升软硬实力。本文立足财务视角,重点剖析企业处置过程中在资产处置和债权债务清理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存在的风险,为今后进一步深化省管产业改革提供前瞻性、实务性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瘦身健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
引言:
在省管产业“瘦身健体”改革中,大量非核心业务以各种形式进行处置退出,其中以吸收合并、清算关闭、对外转让三种形式为主。处置企业涉及行业多,分布地域广,财务上面临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税务清查、资金压力等问题。如处理不当,易出现资产流失、法律纠纷、企业贬值等问题,严重影响瘦身健体改革成效,对核心业务瘦身后的健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保证非核心业务平稳、顺利处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当下省管产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资产处置
“瘦身健体”改革的初衷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价值。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非实物资产,以及存货、车辆、设备、房屋土地等实物资产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各项实物资产,由于其价值评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能否保值或者增值处置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处置收益。因此做好处置企业的资产处置工作,对“瘦身健体”改革整体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点风险,需重点关注和防范。
1.1资产价值被低估,国有资产流失。
首先,企业的设备、车辆等实物资产及土地使用权,经过多年折旧摊销,账面价值可能会远低于实际价值,在审计评估过程中,受中介机构专业素养及业务技能限制,可能会对部分资产的价值无法给与公允评价,容易造成资产价值被低估,国有资产在处置中贱卖,甚至彻底流失。其次,处置企业信息保密工作不到位,有意向受让者通过某种途径对企业资产状况及处置底价了解透彻,蓄意观望等待降价再接收,导致成交价格降低。甚至有资产买受人恶意摘牌,不讲诚信,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资产处置成交价款,延误企业处置。
1.2资产产权有瑕疵,影响处置进度及效益。
根据现行政策要求,车辆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处置企业存在房屋土地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情况,或者虽然有相关权证,但权证有瑕疵,如所有权人、登记面积、用途、结构与实际不符等。产权瑕疵,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意向受让方的接收意愿,影响资产处置价值,导致资产无法顺利、保值处置,影响处置进度及效益。
1.3处置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税负。
近年来伴随营改增、国地税合并等税收体制改革,税务监管愈加严格,税务违法违章处罚力度空前。“关停并转”作为特殊的经济行为,适用的税收政策复杂,存在较大的税务违规风险。此外,企业在“关停并转”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所涉及的税种会各有不同,导致税金缴纳金额不同。
且受国家政策倾向影响,即使是同一税种,不同处置方式下需缴纳的税金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母公司直接购买子公司的房屋土地,按照现行管理办法,需按照不含税转让价格的3%计算缴纳契税。但如果以资产划转的形式操作,则依据财税[2018]17号文可免征契税。因此,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一要仔细研读税收政策,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的税务师,确保各项纳税行为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确保能够顺利通过税务清查;二是在选择处置方式时,需进行详尽的税务筹划,综合考虑各类方式所适用的税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处置方式,合理节约税款,降低企业税负,维护企业利益。
1.4被抵押资产存在强制执行风险。
一些处置企业属于资金压力较大行业,为解决资金压力,通常会通过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甚至通过母公司资产进行抵押贷款。若企业进行转让或清算关闭则需提前告知银行,经银行确认后才能进行转让,而银行通常会要求偿还贷款。若处置企业无力偿还,抵押资产将会以拍卖的形式被强制执行以偿还贷款,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二、债权债务清理
由于涉及众多的客户及供应商,债权债务管理向来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在企业处置过程中债权债务的处理会更显复杂,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风险。
2.1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影响企业价值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处置企业没有对债权债务进行专人管理,责任不能具体落实。由于缺乏专门人员等对该类问题进行管理,企业不能及时通过各种途径索要账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出现了债权长期挂账甚至死账等现象。货款无法回收,企业坏账多,影响公司价值评估。此外,如若企业债务清理不及时,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资金占用严重,说明该公司资金状况欠佳,资金运营能力较弱。意向方评判风险升级,直接影响交易价格。
2.2债权债务人利益博弈,影响待处置期间企业正常运营。
被转让企业,对该企业客户及供应商负有告知义务,需充分披露标的公司债权债务的相关信息,让意向受让方预判风险,作出受让与否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债权债务人会为各自利益考虑采取行动。债务人为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加大催款力度,债权人存在侥幸心理,拖延支付货款。
以制造企业A公司为例,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为维持公司正常业务运行且稳定债务人情绪,需要大量资金采购原材料,挂牌转让消息传出后,不少原材料供应商要求预付账款,款到发货,导致资金需求急剧加大。同时,客户信用度降低,新业务拓展艰难,回款率下降,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影响企业在待处置期间的正常运营。
2.3母公司等关联企业对处置企业的债权难以得到保障。
一些处置企业在存续期间,因经营需要,其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通常会以借款形式提供资金支持。若母公司转让子公司所有股权,受让企业将根据规定支付大量资金,受让企业很可能以资金短缺为由拖延甚至拒绝付款,如果申请债务重组,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利益必定受损。若子公司无法转让清算关闭,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权益亦难得到完全保障。
三、结语
省管产业“瘦身健体”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专业通力协作、统筹谋划。仅从财务角度来看,资产处置和债权债务清理是企业处置时面临的最为普遍且重大的事项,存在的风险点、出血点较多,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整体价值,同时也易引发信访舆情事件,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市场评价。企业应做好各项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实现资产高效增值处置、债权债务平稳清理,保障非核心业务顺利处置,为“瘦身健体”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