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土地储备是政府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环节。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探索,在统一开放的信息平台上构建严密有序的逻辑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走上健康规范发展的轨道。鉴于此,本文对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提升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储备;信息化;提升策略
一、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相对缺乏
要实现土地储备档案的信息管理,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良好的配套硬件(如计算机等)和软件设备(如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等)。目前,我国在一些地方虽然认识到文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基础设施不能跟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一些设备太旧,配备的系统硬件和软件相对落后,跟不上网络环境,土地储备档案的归纳、存储和共享影响较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档案管理的许多地方将重点放在完成部分档案的档案工作上,不重视档案的补充、完善等动态管理,档案管理主要采用纸质文件,辅助计算机等设备只起辅助作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有很大的区别,管理模式也不同。因此,如果信息管理软件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推进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
2、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土地储备方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级政府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一定的承诺职能委托给土地储备机构。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比较容易导致土地储备机构职能定位的错误和偏离正确的轨道。最后,土地资源管理成为地方政府获取经济效益的手段,土地管理的效果大大降低。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个土地储备机构。规模大、数量大、内部竞争激烈,降低了我国一级垄断的地位,刺激了一些市场的活力。对稳定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土地储备组织的大规模也可能造成市场混乱,这对我国的土地储备管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我国土地资源储备利用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相关档案的重要性也比较突出。目前,许多地方土地部门已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结合自身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实际能力,提高了包括土地储备档案在内的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是,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年龄较大,对档案信息管理缺乏了解,信息化有一定的阻力,整体信息化水平低,难以快速进入信息档案管理模式,大多采用手工存档的方式,这不利于提高土地储备档案信息化整体水平,延误了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策略
1、培育规范土地市场,优化投资环境
土地市场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平台。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来,建立了一个批发、划拨土地和土地权利的政府,有效地把握了土地和资本的两个基本要素,改善了土地供给和土地资本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建立了土地市场机制,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有效地保障了土地资源的法律效益。
2、高度重视,引进先进且合适的信息化系统
我国应高度重视土地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加大能源、人力和财力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我国土地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先进适用的信息系统引入社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如:本系统针对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专业系统软件的研发需要,在技术上符合相关档案信息化的状况,符合我国土地档案管理标准中标准化程度的熟练要求,也可以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各类档案、图像档案、扫描、录入、实现土地信息共享的档案管理功能。
3、建立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土地档案信息管理队伍是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档案信息管理队伍。对于目前档案管理队伍已经很老、档案管理信息技术难的人来说,要结合实际的计算机水平,层层采取各种措施开展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培训,逐步提高水平,减少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接受信息能力有限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此外,积极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机会,就信息管理进行沟通交流、相互指导和借鉴,逐步推进土地储备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4、加强培训,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针对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低、业务素养低的现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和职业素养培训计划纳入国家培训总体规划。各土地部门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内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为了提高整体水平,我们将引进高信息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和高国土档案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丰富团队。此外,国家应重视对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研究,尽快研究高智能化、高自动化的专业信息系统,提高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5、完善土地储备档案管理制度
土地档案管理政策较强,需要政府部门重视,结合土地储备档案管理中的收集、整理、应用、补充等实际需求,制定可行性较强的管理制度。该系统不仅包括档案归档、存储等方面,还涉及档案管理的保密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量化其职责范围内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6、改进融资方式,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缓解征地储备中心的财务压力,规避单一资本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必须改进现有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可以提取部分收入作为征地储备专项资金,也可以通过土地基金设计、土地证券化、土地权益形式实施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征地储备。增强土地征收储备中心的资金实力,保证土地征收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土地征用储备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宽财务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和处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7、明确储备规模,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制和有偿使用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过调整,我国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市场体系的管理方案,土地储备制度也成为政府规范市场的有力工具。通过土地储备,政府可以把握土地供求关系和土地利用现状,从而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因为土地制度、土地储备和市场需求决定了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目前,政府以公共转让的方式供给土地,政府组织土地的招标、拍卖和协议出售。这样,政府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不断完善交易规则,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因此,国家应不断加强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出适合我国土地制度的调控方法。此外,国家应合理控制土地规模,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结束语
虽然土地档案管理不能够创造直接效益,但是提高其管理水平具有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便查询等功能,因此对我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土地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速度、质量跟不上时代,将严重影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水平。我国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软、硬件设备不能满足管理需求,管理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等,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应高度重视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培训,引进社会上先进且合适的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崔郑.土地储备交易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8.
[2]李春霖.土地储备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8,16(18):125-127+129.
[3]邵华.Z市土地储备资金绩效审计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8.
[4]孙梦.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