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委党校 212400
句容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一、句容市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承托“初心”教育的意义所在
1.有利于切实加强党性教育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综合性的功能与价值。当前社会思想开放、价值多元,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十分严峻,西方的“颜色革命”也一直没有停止。我们党要保证旗帜不变色,就要用党的光辉历程和光荣传统,多措并举,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加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旗帜引领和思想引导。习近平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强调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红色资源是我党红色基因可观可感的载体,是进行“初心”教育的良好教材。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生动、具体、深入的阐释,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入脑入心、触及灵魂,有利于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补好精神之“钙”。句容市茅山老区独具特点的红色资源,既为当地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又丰富了其他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对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有利于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全国各地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项目,进行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等,在红色主题教育中,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把红色精神传承和红色教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既能带动经济发展惠及百姓,又能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福建古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穿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吃红军饭的情境教育培训,重庆市的“红岩联线”,陕西省“红古结合”、“红绿结合”、“红黄结合”、“红农结合”的红色旅游等,既带动了中西部老区的经济发展,又有效的促进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句容茅山老区作为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自然资源,还有传承千年的葛洪炼丹道教文化。茅山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的带动了经济发展,传承了红色精神,弘扬了民族文化。
3.有利于促进句容经济和社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句容茅山地区作为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浪潮此起彼伏,革命英雄人物辈出,在句容这块热土上,前有抗战时期巫恒通烈士绝食以明志,现有新时代“亚夫精神”引领百姓建设家园,不屈不挠奋斗的红色精神扎根在句容大地,浸染在句容人的血脉里,在句容的土地上血脉相传。句容人民立足于茅山老区的红色资源,建造苏南新四军纪念碑和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搜集史料整理出版《句容革命斗争史》,复建东进栈道、新四军医疗所等一系列新四军革命活动遗址,建立“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等,不断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红色教育,始终传承茅山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充分利用好句容的红色资源,讲好句容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引领句容人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同时带动茅山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句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更快的不竭动力。
二、句容市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概况
在《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到,把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列为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近年来,我市对茅山老区的红色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和利用。
1.复建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讲本土红色故事。以建设“教育党员的阵地、培训干部的课堂、展示文化的舞台”为目标,积极打造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复建茅山东进栈道、新四军医疗所、枪械所、被服厂等红色体验点,复建茅山铁军营、巫恒通故居、句容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红色阵地,打造茅山“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创设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为宗旨,讲本土红色故事,开发红色影院《特殊的家规》、实境课堂《三封家信》、原创红色文化情景剧《抗日英雄巫恒通》等。
2.整合与合作,形成新四军“铁军精神”红色教育链。与溧阳水溪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高淳老街新四军旧址、盐城“铁军”(新四军)纪念馆等地区的红色文化场馆进行合作,与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深度合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铁军精神”红色教育链。
3.设立“茅山红色文化游学”基地。红色文化游学基地立足于家国情怀和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游学结合,既弘扬“茅山问道三千年”的民族文化,又传承为国铸“铁军精神”的红色基因,既拓展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又丰富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
三、对句容市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承托“初心”教育的几点建议
1.更广泛深入的保护红色遗迹、挖掘本土红色故事。茅山老区的红色遗址资源大部分得到了保护性复建,但其他各地零散的烈士纪念地和陵园也要建立专人专职专部门修建、维护和管理。对红色人物、原生态红色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宣传,参与的部门、宣传的平台和表现形式,可借助网络、融媒体等多平台进行更为广泛的挖掘和拓展。
2.推进党性教育基地网站和移动互联平台建设。加强红色文化平台建设,打通线上线下,双线共享,立体化多方位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熏陶、红色教育引导,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多样性、常态化。
3.打造党性教育社会大课堂。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合作开发设计特色党性教育大课堂,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建立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制度,结合我市红色资源的实际,每年利用相应的革命纪念日、国家重大节庆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红色经典著作、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举办红色文化报告会、创办红色历史会展等。鼓励和组织引导本市区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和广大市民到红色景区景点切身体验红色生活,感悟红色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熏陶,使“不忘初心”教育落到实处。
4.开放合作共享。一是相关主管部门可牵头引导推进跨区域红色资源研发与教育的合作,特别是与我市周边地区新四军纪念地、馆所等合作互补,差异化发展,形成更为丰富完整的新四军精神教育大课堂,开发出以弘扬新四军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与我市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紧密联系,理论课堂和实践、体验课堂形成互为补充的党性教育新格局。第三,或与外省市党校、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共享共建,加入他地红色教育链,成为其中一环。
5.推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精细化运作。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红色资源协同研发机制,统筹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研发,整合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推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精细化运作。在传统文化中介入红色因子,在红色精神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我市的绿色、文化、红色中提炼出绿色、人文、家国情怀合一的精神气质;从旅游品牌塑造、旅游线路设计、导游解说词、旅游项目、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的创作和推广等方面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塑造和表达;从红色景点的核心精神塑造、细节打造以及红色课堂建设、与文化、绿色生态相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意,研制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拓展红色文化新业态,形成红色旅游、红色图书出版、红色会展、红色动漫、红色数字传媒等传统业态和新业态互利互补、合作共赢的业态格局,以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