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9期   作者:林波
[导读] 现如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之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
        林波
        身份证号:51102419811128**** 四川省内江市 64245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之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特别是原有的各项功能开始消减,因此,必修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基本内容,从其规划定位与内涵入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
        引言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频发、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为了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1规划定位与内涵概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明确规定了自然资源管理者职责、用途与修复工作要领等,从而给我国山水林天草湖整体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按照具体情况做出有效的修复,并且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就是实现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遏制,更好地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为出发点,对于我国的部分地区开发过度、生态功能损失等情况进行修复处理,利用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同时选择更加合适的生物与化学修复处理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水平。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2.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亟待加强
        当前,生态修复理论方法研究较为有限。各地正在推进国家部署的11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但据调研,各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晰,仍沿袭传统的思维方式,将重大工程分解为多个工程类型、多个子项目,分散实施,对生态系统内各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统筹考虑有限,重大工程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2.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材料装备亟待创新
        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严重不足,不利于修复工作的开展,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一是缺乏先进的检测与监测设备,难以快速识别大尺度全域性国土空间生态问题;对污染土地,缺乏多元素快速检测设备;对修复后的工程,也缺乏持续监测设备与分析技术。二是缺乏生态型修复材料与装备,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一些地方因大量使用混凝土,导致生态系统被分割。有的还使用爆破性材料,给生物系统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三是缺乏生态修复先进技术,目前各类修复技术普遍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亟须研发一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水环境治理、湿地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
        2.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亟待建立
        目前,在我国各个地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协调不合理、衔接不顺畅或出现矛盾的情况。国土空间修复技术对于很多行业和学科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有着比较严重的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考虑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顺利进行,还需要指导相应的部门和机构全面开展国土空间修复技术的研究,逐步进行各项功能的规划和评价,研发先进的修复技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建议
        3.1提升修复技术研究力度
        就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来看,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相关生态问题的严峻性,使得必须要提升相关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这样才能为实践工作的规划、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具体是:第一,对“生命共同体”理念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情况让不同要素之间实现有机连通,从而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针对性、完整性以及整体性,使得空间生态更加安全。第二,让修复技术更加具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地貌统筹规划不同修复工程的类型与特点,然后有针对性进行研究,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情况,从而提炼出最佳的修复技术方案,并通过组合形成最后的修复方案,从而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第三,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充分考虑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做好景观优化,从而保障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3.2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整治中心、土地创新技术中心,要考虑到山水林田湖草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出国家相关部门的组织、引领、服务与桥梁等纽带作用,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形成更加协调与融合的创新局面。同时,还应该建设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中心,实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建设,达到创新技术的合理研发和应用,最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平,以促进我国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3.3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一要加快编制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提出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工程布局、资金规模等,推进形成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二要加强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储备,在全面摸清区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基础上,加快编制黄河谷地、三江源三期、柴达木盆地东部等三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试点工程建设。三要指导开展青海省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按照保证安全功能、突出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次序,认真抓好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4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建立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研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测监管系统,应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特殊性和管理需求,对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升级,满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明确指标内涵、信息采集途径、方法、质量与时间要求,以及评价结果计算和等级确定等方法。三是建立生态修复效果持续监测、检测规范,确保监测样点布局科学、信息采集规范,能够满足评价工作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技术,而且工程跨度时间长,规模较大,但是一旦成功完成修复,且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同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牵涉到的利益主体也比较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协调好各方的矛盾。而这些都必须由国家进行引导与统筹,从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夏晖,张箫,牟雪洁,朱振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探析[J].环境保护,2019,47(05):36-38.
        [2]高世昌,苗利梅,肖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J].中国土地,2018(08):32-34.
        [3]旷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33-134.
        [4]王晶.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问题与技术创新[J].科学与信息化,2019(4):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