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油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赵兵 何鑫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保安大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石油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油田开采规模逐渐扩大,这类资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多,能源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有些企业在油气运输过程中,比较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损坏问题,这就必须做好油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下;油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思路
        引言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作为油田基层保卫部门党组织,只有乘势而进、奋发有为,切实肩负起“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才能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为创建百年油田建功立业。
        1油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各领域的建设,离不开石油能源,直接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量,从而带动了油田采油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油田的施工项目的顺利建设,需要不断提高油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最近几年石油开采量不断增加,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能源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背景下,油田施工项目不断增多,规模扩大并且环境复杂,导致油田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车辆管理和明火管理是油田施工作为重要的安全隐患。为此必须强化油田的安全管理,对施工作业工人的的宿舍安全的生活安全等多加注意。油田施工安全管理得到落实,安全生产就会得到切实保障,最终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2新形势背景下油田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思路
        2.1集中智能监控
        (1)集油间保运行降能耗。利用智能管理系统推送出的环堵、环漏等多类报警,及时发现有运行隐患的集油环,根据掺水优化方案远程调整掺水量,在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的员工驻地巡检转变为无人值守,实现了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集油环掺水量从经验调节转变为自动调节、优化控制。2019全年累计预警4 436次,有效避免了环堵、环漏等运行隐患的发生。(2)注配间优化调配精细注水。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注采动态评价,及时准确发现注采不平衡矛盾,优化调配方案。指挥中心结合注水工况异常报警,远程调节地面恒流注水装置,及时处置异常或调整注水量,顺利完成调配方案,实现了精细注水、高效注水。注配智能告警准确率达90%以上,保证了“注好水、注够水、平稳注水”的要求,注水合格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年可减少产量递减约1 200 t。(3)站库精准管控。联合站和转油站实现了站内关键节点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生产日报表自动生成,利用站库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对站库关键节点的远程监控,实现站库的集中监控和问题的统一处理,缩短问题处理时间,降低安全风险,保障集输系统平稳运行。
        2.2视频监控辅助分析预警
        在红外雷达干扰较大的场合,通过视频监控主机对防区雷达探扫盲区设定自动巡检,应用实时背景消减法原理,基于MapX对象,使用安全数组技术构建目标自动分析程序代码。将采集到的当前帧数据与背景帧数据相减,用阈值参数对比判断,得到图像中偏离背景模型值较大的点,从而完整地分割出监控画面的活动目标(大于50像素点大小,表面积≥1 m 2)。视频监控系统将该目标运动要素反向映射至雷达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绘图,启动可疑目标智能识别程序检测动目标是否侵入虚拟墙,如判定结果为真,监控中心声光报警,画面自动切换到事发现场,提醒工作人员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
        2.3防火安全监测技术
        为了提高油田集输水平,必须优化用火管理方法,完善防火管理机制。

在用火防火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实现防火环节与防爆环节的有效性结合,解决油田作业领域中的火源问题,减少各类火灾安全事故。应积极应用科学性的集输系统机制,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率,维持物质回收过程中的安全性,做好油井放空工作,减少火灾事故率。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健全管道运行监测机制,减少管道泄漏问题,在管道项目中,积极应用负压波法、音波法、超声导波法等,积极利用各类泄漏检测技术展开检测,就管道微泄漏现象展开及时性的处理,减少泄漏事故,定期就管道的壁厚状况展开检测,及时更换关闭腐蚀管道问题。
        2.4优化作业环境,优化安全性科学管理体系
        在采油作业实践中,需要做好周边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实践中,应就作业环境展开全面性的调研。做好作业准备工作,积极组织相应的技术人才。进行各类测量仪器的应用,就采油环境的相关参数指标状况展开科学性的测试,具体涉及到地下水状况,地质状况,当地气候状况等,指定及优化采油作业方案,实现施工作业与现实环境的结合。在采油作业实践中,石油企业需要与周边居民做好积极性的沟通工作,实现工程施工环节与居民生活环节的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实现了施工周期的明确,减少了各类安全矛盾及冲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规范建设工作,分析环境作业状况,根据施工环境参数状况,制定HSE体系,明确针对性,高效性的科学管理计划及方案。就施工现场环境的物料状况,设备状况,人员状况等展开优化配置,明确安全管理标准及相关方案,充分提高现场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2.5泄露事故的应急管理
        在油田集输泄漏事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就油气集输管线的泄漏状况展开分析,就紧急事故发生现象所涉及领域,事故的严重性等信息展开分析,为救援者提供准确的结果。在相关抢救工作中,需要积极完善事故处理机制,积极利用短信等方式为救援者提供相应的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将油气泄漏信息及即将发生的危险事故,通知到附近的工作人群中,制定及时的应对措施,及时撤离相应的群众群体,避免出现人身危险问题。油气发生泄漏事故将破坏周边的环境,影响到社会大众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因此,油田集输管理者在油气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疏散相应的社会群体,要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也需要就所泄漏的有害气体进行准确性的采集,比如硫化氢等气体,分析汽浓度变化状况,需要根据浓度的具体情况、浓度分布状况等展开分析,要就疏散区内的相关疏散人员展开分析,进行人群的科学性疏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各类技术,就区域环境内的人流变化展开分析,引导人们进行疏散,要科学、高效的组织相应人群,要维护社会大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2.6要狠抓执行,打造监督“硬实力”
        油田服务企业要以安全监督队伍建设为抓手,优化监督制度保障,建强企业总部隐患排查“中军帐”职能,用好现场安全监督“第三只眼”,建立健全“月度有项目、季度有主题、半年有验证、年度有评估”的监督检查制度,持续推进QHSE监督检查常态化,聚焦打造权威高效的安全监控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监督中心驻地优势,有效履行隐患排查“行动队”职能,强化隐患查找、分析、整改、跟踪、关闭的全过程管控,让隐患无所遁形。持续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工作,着力提升现场管理人员隐患根源分析和整改措施制定能力,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断绝隐患再生的机制。
        结语
        社会各领域的建设,离不开石油能源,直接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量,从而带动了油田采油的发展。随着油田的施工项目逐渐增加,必须高度重视油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切实保证油田建设的顺利完成,保障社会用油需求。
        参考文献:
        [1]欧永红,吉元强,李军.油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S1):325.
        [2]杨娜,秦冰,李富生.油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