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渗透生命教育,让小学语文课彰显时代魅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杨楚晗
[导读] 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让学生拥有美好人生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没有得到全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杨楚晗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镇天生民族中小学  445300
【摘要】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让学生拥有美好人生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没有得到全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命教育  渗透策略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61-02

        生命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已经成为当家教育的主旋律。此外,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在运用时要避免闲余误区,脱离困境,才能实现相应目标。本文从小学语文生命教育突出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两大方面入手,全方位和立体化剖析有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把生命放在首位。因此,生命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教和学共同组成了教学。因此,教和学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生命教育下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避免学生被边缘化。因此,生命视角下的教育,学生主动性得到树立,学生的话语权得到保障。在教师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作用下,最大限度避免误入歧途。
        2.重视教师感悟,忽视学生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关注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总是将学生的观点引向标准答案。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从而抑制学生个性和压制学生创造力。这种企图利用权威真理压制创造性思维。同统一标准来淘汰一切背离标准答案的观点是片面的。
        3.重视统一,忽视学生思维独特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被批量化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统一教材、统一理念、统一策略实施课堂教学。甚至连学生做作业步骤都统一规定。然而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统一标准是否适合每位学生现实还是个未知数。为此,作者认为:教师不应过于依赖教学大纲。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独特性,都应受到尊重和重视。
        二、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重视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阅读文本为例,教师在分析和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要寻找恰当的突破口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倡学生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学生应对文本进行大胆的个性解读,这是生命意识的体现。当前语文教育,正因为缺少人性的滋润而逐渐地生硬,逐渐消逝了应有的温情。面对当前生命异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
        1.1体验生命。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相互通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抓住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引导他们在无数或习以为常、或难得一见的生命动态中感受各种生命有声有色的勃发;抓住每一个事件,让学生尝到生命的酸甜苦辣,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1.2.生命意识的培养。要更好地实现“生命”主题教育的渗透,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其中的“诗仙”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却仍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感悟,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古诗中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2、优化作文教学艺术,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借着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我们无疑应该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于写作教学中,重构“生命化”的写作教学。因此,保证写作教学“生命化”的第一要务是教师必须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过去写作教学中对文章形式、章法、技巧等的过分要求和训练,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生活和看法,并逐渐使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出的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3、结合现实生活,延伸生命价值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才能追求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体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关注和思索的问题。发掘生命的深度,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延伸他们的生命价值。
        让学生思考信仰与人生的问题,懂得如何善待自己、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与家人和睦相处,通过写周记的方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体验着生命的意义,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假造一份美好。谁都难免遇到不幸和坎坷,但我们没有理由就此放弃生命。这也许正是命运给我们设置的磨炼机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坚强。也许,“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挫折是我们的恩人”,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希望存在,只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说不定就会有人生的奇迹发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积极,充满热情的语文学习中展现自己生命的光亮。
        4.通过语文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课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认真研读,对其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在小学语文课中一些文章中蕴含着天文地理的一些知识,还有一些古代或者现代的故事,这些内容经过整理以及分类之后,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进行随时的记录以及感悟[3]。对一些好的句子进行摘抄,记住其中的关键词,反复进行思考以及阅读,在生活中适当应用.比如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时候,教师结合文章中的爬山虎,怀念叶先生,其中就蕴含着一定的生命气息,教师要捕捉小学语文课中的知识点,对教材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将小学语文课中一些生命教育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引入生命教学,如角色扮演、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一些主题活动等等。但是,在展开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引导者必须要收悉整个活动的流程,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重点知识,坚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核心部分来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把教材结合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生命,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6):52-54.
[2]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19-20.
[3]刘虹.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