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霖
成都市邛崃市太和九年制学校
摘要:根据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恩宠与溺爱,学生的协调性身体素质受到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等现象,导致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相对落后。低段学生据有优越发展神经系统的条件,音乐伴奏的律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伴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音乐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来的到改善和提高,以便达到上体育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段学生;音乐律动;协调性发展;有效性
1研究对象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网,书店等查阅了大量有关音乐律动和低段学生体育课的有效性相关资料,尤其是音乐律动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效性发展发面的文献研究资料为主。
1.2.2数据统计法
回收调查76份问卷数据采用escec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1.2.3访谈法
在同行的参讨下自制了访谈提纲,针对小学低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一.音乐律动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将音乐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消除学生厌卷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85%的学生都非常的喜欢音乐,所以我们可以将音乐融入到体育课程中。音乐是身体的灵魂,关于声音在很早的时候也就是原始人的时候它存在的形式很简单,他们以听到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慢慢的养成了一种对声音的一种暗示和条件反射。在人类历史的慢慢演变中,最终进入到我们基因。低段学生处于身长发育敏感时期,体育课抓住学生这一时期适当的练习方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感知做出富有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得到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儿童的身体协调发展基础依赖于自身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律动来训练低段学生的走、跑、跳等运动技能。
二.身体协调性发展训练基本要求
(一)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成功教育从行为习惯开始”。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特别在我们上体育课程中好的行为习惯更加的重要,体育课在室外进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若学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就上不好体育课,因此我们老师必须重视。小学低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也比较差,需要反复不断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好,所以低段的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队列队形就要加强管理。一二年级学生在常规训练中主要以立正、稍息、原地三面转提,在训练过程中抓住学生天性,可以通过音乐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多动症以及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在音乐声中分散她们注,意力,通过音乐把她们凝聚在一起,来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音乐律动将被动转为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好奇心强。因此快乐的感受是她们学习的情感基础,在疲倦枯燥的氛围中只能让学生在紧张机械中学习,这也不符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快乐的学习。例如,小时候孩子们喜欢玩“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玩到天黑都不回家,现在孩子们喜欢玩电子游戏,玩起来什么都忘记了,作业忘了,回家忘了,吃饭忘了。如果学生将这种学习态度和激情用于学习中,毫无疑问,她们的学习一定非常棒,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创造一些兴趣让低段地学生爱上你,爱上你的课。列如;我们可以将音乐融入到体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正价学生的积极性。儿童具有较优越身体协调性发展的条件,具有良好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较好的节奏感,通过音乐的感知做出富有节奏感动作,有一首儿童歌曲《走啊走》,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音乐来带一二年级的学生锻炼到不同不为的关节学习不一样的走路,可以锻炼到脚尖、脚踝、膝关节、腰部、臀部,这样在音乐的伴奏中即不觉得枯燥五味,无形中学生还学习知识,达到了学生既感兴趣又在快乐中学习。
三、通过音乐律动加强身体协调运作
随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节奏做出的动作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上体育课完成不同的教学所需的音乐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通过音乐律动来加强身体协调运作,首先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反复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听到音乐通过不同部位表现出来,例如站着,坐着,原地和移动相互配合,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拍篮球、跳绳等都可以放一点具有节奏感的音乐爱带动学生学习。这时教师最好在动作规范性,给予积极指导,经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律动来训练低段学生的,走、跳、等动作技能,学生在音乐上面不仅有了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身体和骨胳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综上所诉,音乐不仅能够帮组学生发展思维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耳朵、身体、大脑之间快速交流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3]?毛伟民,?陈雪梅.?浅析身体协调性在运动中的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83-85.
[4]?司鹏巧,?吴立柱.?加强少年短跑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的意义和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06(6):39-40.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6?
[6]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