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森
郧西县夹河镇中心小学 442624
摘要: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班主任需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从激励机制的构建展开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
作为班级的管理人员,班主任有义务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只有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从而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一般来说,激励就是借助某种外在的推动力,让人能够接收到积极的暗示,从而更好地激发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帮助人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去前进,完成相应的目标。另外它也能够更好的激发人们没有被挖掘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共处于一个空间里面,所以所有的奖励机制都要在这个集体范围内进行。如果一个班级希望拥有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纪律,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励机制就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意义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奖励机制也是针对于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来制定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有所侧重地去落实。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打击,同时抗压能力也不够强,很容易受到伤害。教师要构建起健全的班级激励机制,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学生想要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也要经常性的进行这种管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让他们主动的融入到集体中来,成为集体的一份子,形成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奋斗目标和前进目标都是一致的,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激励机制的具体方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在班级这个大环境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往往有着不同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其性格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面对这样的差异,教师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就不能再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渗透激励机制时,特别是在进行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还要进行适当的调查和补充,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经过这些活动,教师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目标激励的方法
小学生因为年龄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是比较弱的。根据这个情况,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班级纪律和规定,制定好班级活动的总目标,从而确保管理制度能够约束班级学生的个人行为。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规范和目标之后,他们的行动也会更加有方向,从而拥有更加规范化的行为标准。教师在定期设计班级各项工作目标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征得学生的同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在学习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要求,从而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做好新学期的各项计划,以及每个阶段对自己的要求。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要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在利用目标激励的管理方法时,教师要严格地要求学生,让他们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确保他们的目标不会过低或者过高。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也会避免学生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目标,教师应该让学生定期地在黑板上张贴出来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班主任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用小红花来标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三)运用评价激励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往往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反之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评价激励管理方法带给学生的影响。教师要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思想、知识、品质作为参考项,或者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主,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辅之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激励方法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等级加评价这样的方式,或者在评价中运用有趣的图形来表示优良,比如红色的爱心表示优秀,绿色的圆圈表示良好,金色的花朵表示要努力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激励,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进行发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运用情感激励的方法
情感激励主要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做出情感诱导。在这个激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教师要经常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平等的和学生进行对话,不要表现出高高在上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班主任的工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教师也要认真地思考学生的建议,利用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来激励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从而更好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在情感激励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用语言,也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激励学生,当学生看到老师真诚的目光,往往会无形中获得激励,建立学习和成长的自信心。当学生出现一些错误的时候,老师也要对学生露出宽容的微笑,当学生改正的时候,老师也要表示自己的开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情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
(五)利用正面的榜样来激励学生
为学生建立正面的榜样,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运用正面榜样激励机制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优点,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表扬,从而起到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其他没有被表扬的学生以他为榜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监督自己,形成学习的动力。例如班主任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可以积极地表扬上课勇敢发言的学生,将他们作为一个榜样,还可以奖励给他们一些小奖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榜样,其他的学生也会积极地向他们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六)构建良性的竞争
竞争可以产生一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也能够产生我们前进的动力。当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更好地运用竞争激励的方法。在构建竞争激励机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构建适合竞争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良性的竞争,在你追我赶的学习环境中快速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获得发展的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这种激励机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落实班级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正平.探讨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初等教育,2017(10) .
[2]靳恩德.试论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初等教育,2018(2) .
[3]董新玲.刍议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初等教育,2013(7) .
[4]付金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措施[J].初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