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段宝婷
[导读]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更是名列世界前列,而这些建筑中最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就是园林,并且园林方面的设计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园林景观艺术、实用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存需求达到满足后,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的发展壮大,让人们在日渐忙碌的工作中疲惫不堪,作为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园林景观,能够有效放松人们紧绷的工作神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释放工作、生活带来的
        薛城区园林服务站  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更是名列世界前列,而这些建筑中最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就是园林,并且园林方面的设计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园林景观艺术、实用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存需求达到满足后,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社会的发展壮大,让人们在日渐忙碌的工作中疲惫不堪,作为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园林景观,能够有效放松人们紧绷的工作神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释放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以更加充沛的精力面对工作。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口号,这突出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尤其是生态环境,更是维持人们能够更持久生活在地球上的重要的因素。以往的园林设计过度关注艺术性,为了展现一定的主题而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生态理念要求园林设计要扎根生态,将各种能源物质进行充分利用,在不改变生态特色的基础上打造艺术化的园林景观,这样能够使园林景观不再局限于某一主题,而是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时都会将生态理念作为第一指导原则,不会片面最求功能性、形式化,注重综合效果的体现,但仍旧存在设计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严重,艺术性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态理念的概念进行阐述,并论述了其融入园林景观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园林景观结合生态理念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生态理念的概念
        生态理念表示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进行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观念,是人类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对自然的自觉维护、尊重就是生态发展的最基础方式,生态理念要求人类要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将人类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生态理念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来的,是在人类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所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对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更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策略,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必须仰仗该生态系统而活。
        二、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一)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也决定了景观的特点,地形的状况、林木状况、储水状况都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如重庆属于以地貌为主的城市,就会选择根系发达的乔木作为园林的植物,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阻挡雨水对路面的侵蚀,而吸水能力较弱的草皮则很少使用[2]。地形地貌能够直接决定园林设计的艺术走向,如果园林的设计方案和该地面貌相差加大,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会显得格格不入,达不到观光的效果,使得周边环境破坏较大。名声远播的园林景观都是建立在自身地形地貌特色上进行设计的,如苏州园林,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了无穷的变化和移步换景的特色;拙政园将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错落有致的假山、庭院建筑都围绕着水这一中心,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让人置身世外仙境一般,感叹自然界的奇妙。
        (二)气候特征
        植物是风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园林景观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植物进行点缀,但每一种植物的生存环境都独具特色,对气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园林景观在进行植物选用时,一定要确定当地的气候特征,避免植物大量死亡现象的发生。有些园林建设方为了吸引眼球,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不顾植物的生存条件,进行大量的外来树种引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造成植物的死亡、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3]。

在夏季雨水较多的城市,不能种植抗水性较差的植物,要选择亲水型植物,有些植物在幼苗期和成熟期生存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定要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育,杜绝死亡现象的出现。
        三、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策略
        (一)全面了解城市的自然特征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貌特征和气候状况等自然条件,要想将园林景观设计为该城市的明信片,就需要在掌握城市自然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修饰,使自然风貌和人工艺术能够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地理特征、气象资料等素材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历年收录册进行查阅,在这资料中发现自然规律,掌握其自然特征。在有一定的书面了解后要进行实地侦查,了解该地土生土长的植物类型和分布状况,作为植物选择的依据,使各类型植物能够共同和谐存在,既不能完全采用本地植物,造成园林的无吸引力,也不能完全采用外来物种,造成当地特色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将两种方式的植物进行有效融合,达到景观种类多元、观赏价值高的设计目的,是人们在游览观光时能够放松心情,流连忘返。
        (三)制定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能够在网上找到任何想要了解的事情,生长在地球对面的植物也能在网上看到它的样子,这就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吸引人们的注意,成为当下景观设计的重点。在对一所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时,并不是让市民看到从没看到的植物,而是让市民感受到那些本土植物的魅力,设计师锦上添花比无中生有更加让人震撼,当下人民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迫切,相比景观的呈现效果,人们更加在乎其设计的理念和选择的材料,以及传达的思想[4]。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要站在当下人们最追崇的生态理念角度出发,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结合本地植物种类,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让人们在欣赏外来物种的同时体会到本地植物的魅力。
        (四)建设材料、技术等要环保
        环境的美好和适宜人类居住,是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设计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了设计材料、技术环保化的要求,并在设计、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到底,园林景观的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要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材料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那就与设计的初衷相违背。如在石材的选择上,天然的石材观赏性相对较差,过度的开采也会造成地质的破坏,人造石就可以有效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也实现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对于一些展现艺术感的材料,要着重进行斟酌,不要为了艺术性的展示而造成生态的破坏,要注意各项设计的功能性,将绿植、路灯、石材等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的功能性进行有效的挖掘,在确保观赏性的同时,起到净化园林的作用,使园林充满生态科技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形势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越发严峻的当下,任何行业都应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发展规划中,而园林景观这一展现自然魅力的科学更应该遵循生态理念。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设计观赏性高、生态性强、和谐度高的园林景观,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焦磊.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0):39.
        [2]唐祉绥.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思考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00(006):53,56.
        [3]李佳.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000 (008):138-139.
        [4]叶尹.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 025(03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