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郑霞
[导读] 目的:探究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郑霞
        内江市中心血站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间,到我站捐献血小板的214例献血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其献血资料及献血过程进行分析,以探究的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的相关因素。结果:214名献血者中,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机采血小板失败的献血者共计21名,总采集失败率9.81%(21/214);对比分析可见: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对血小板的采集基本无影响(P>0.05);而受到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影响分别导致5例、7例、5例、3例、1例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失败,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都会对实际采集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实际采血前,就需要做好相关应对措施,避免影响血小板的采集。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血小板是人体中重要的血细胞之一,能够发挥凝血、止血的功能;同时也能够起到修补破损血管的效果[1]。通常情况下,血小板的寿命在7-14天之间,一旦人体出现创口,就会有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发挥凝血功能,已达到止血的效果。机采血小板则是一种新型血小板采集技术,能够有针对性的为无偿献血者进行血小板采集,同时还输其他血液成分给献血者,以促进血液利用率的提升[2]。但就血小板的采集情况来看,在实际采集血小板时,由于采集血小板耗材较贵,且采血时间长,因而一旦有相关因素影响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不仅会为献血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对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以在我站进行血小板捐献的214例献血者为观察对象,对影响血小板采集的因素进行分析。现将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12月间,到我站捐献血小板的214例献血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总采集样本数量为214名,其中男性158例、女性56例;献血者年龄处于20-51岁之间,平均(36.22±2.13)岁。
        1.2 方法
        在进行血小板采集前,需嘱咐所有献血者注意清淡饮食,要避免空腹献血;采血前需禁止饮食过于油腻,同时需避免饮酒,确保睡眠充足;在进行血小板采集前需做好充足准备,引导献血者到指定位置采集血小板。在采集血小板前需收集献血者相关资料,包含献血者性别、年龄、体重、PLT、HCT、MCV 等。在血小板采集前,需设置相应的处理参数:①抗凝剂应用比例:1:10;②采血速度:75-80ml/min;③血小板采集预设值:单份2.5×1011,双份5.0×1011。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导致影响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214名献血者中,受到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机采血小板失败者共21例,总采集失败率为9.81%(21/214);对比分析采集失败因素可见,血小板采集的失败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联(P>0.05);而与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出现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存在明显关联(P<0.05)。见表1:


        3.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的采集过程。在采集中,要通过一次性管道连接献血者手臂与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到所需血小板后,将其他血液成分还输给献血者,操作全程一般需花费1h[3]。但在实际采集过程中,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的情况出现。通过本次研究来看,对比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发现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均不会对血小板的采集造成影响;而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因素则会较为明显的对血小板采集情况造成影响,并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为献血者带来不良献血体验。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214例献血者中,共出现7例血小板冲红者,并因此而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失败率为3.27%,该结果显示血小板冲红是引起血小板采集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这主要与献血者休息不佳及饮食不当有关,其次穿刺时间过长或不顺利,则会加大献血者痛苦,并影响血小板收集,出现血小板冲红,影响采集。另外,而受到采血部位红肿、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影响分别导致5例、5例、3例、1例,该结果表明,在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中,采血部位红肿以及献血反应也是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的主要因素,会直接影响血小板采集成功率。
        结合以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血小板采集前,可为献血者讲解相关献血知识,并指导放松呼吸,舒缓紧张情绪;第二,在献血者招募中,也需要筛选身体素质好、血管明显、血小板质量好的献血者;第三,需加强对采血护士的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第四,工作人员在采集血小板前需注重对采血设备性能的检查,以确保采集质量;第五,在血小板采集中,需固定好管路,并将保护管路的重要性告知献血者;同时可询问献血者是否有特殊需要,并尽量满足。
        综上,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采血部位红肿、血小板冲红、献血反应、乳糜血以及耗材质量等都会对实际采集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机采失败;因而就需要在血小板采集前,及时做好知识宣教,提升操作人员素质,核检仪器、耗材有效性等,以规避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晓梅.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 012(005):361-362,367.
        [2]任俊, 李晓帆. 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05):138-139.
        [3]汪芳.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家庭保健, 2019, 000(034):4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