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琼
广州市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1483
【摘要】目的 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韧性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男女病区内选择10例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干预前的心理韧性评分和社会功能问卷评估,入组后对由医务社工其进行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干预后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高于干预前(P<0.05)。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高于实际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前且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心理韧性,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为患者可实现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心理韧性;心理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重性精神疾病。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对患者的感知、思维、情感以及认知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病情长期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面临严重的压力或者深处逆境时,其心理韧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低。精神分裂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大部分精神分裂患者患病后的社会功能的有一定的损害,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韧性和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需要对患者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韧性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20-68岁,均值(35.77±10.01)岁。入组标准:(1)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经精神执业医师病情评估,病情稳定,可接受个案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前
对入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对其心理韧性评估及社会功能的问卷评估。
1.2.2 医务社工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
(1)制定个案辅导方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辅导,每次辅导30-60min,每周开展1-2次。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等进行分析,指导患者进行倾诉以及心理疏导的方式,鼓励患者与人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使患者重新找回自我。
(2)积极联系其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发挥亲情关怀的作用,让患者在家人的支持下配合治疗;从而找到归属感,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
(3)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组织患者参与居家生活功能训练,通过学习整理床铺、洗菜、洗碗、并尝试简单的烹饪等,促进患者的生活功能的康复。
(4)指导患者通过做手工、绘画、唱歌、跳舞等方式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并提高社会沟通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价患者前后心理韧性改善情况。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乐观、自强、坚韧。
1.3.2 评价患者前后生活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生活功能康复评价问卷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值,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卡方。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前后心理韧性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png)
2.1 患者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前后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改善,见表2。
3 讨论
心理韧性是指人在面对逆境以及心理压力等时所产生的应对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复杂多变,多数患者存在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在病情稳定后的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病耻感、从而产生自卑、敏感、语言表达出现困难,难以与人正常交流,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特别是在面对人际交往时,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能更好的利用认知功能。
医务社会工作是实施于人类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于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医务社工在实施社会支持性心理干预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本次研究,效果比较明显,从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均有明显提升,可有效提高其心理韧性;而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患者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最为明显,同时也发现对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无明显的帮助,由此可见医务社工的个案辅导方案制定还需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东玮, 周郁秋, 李国华. 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残疾:自尊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027(001):78-82.
[2]林峰, 徐晶宇, 吴琳,等.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BPRS评分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4):4191-4194.
[3]袁素丽, 朱春燕. 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26):143-146.
[4]徐保锋, 任朝晖, 娄渊敏,等.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度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8, 024(002):99-101,111.
作者简介:林敏琼,女,197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惠州;职称: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务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运用研究;单位名称:广州市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