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国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分路口小学 安徽 六安 2173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而且,随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素养的增强,其语文写作、表达、交际等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显著增强。因此,教师应该在竭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上寻求突破与变革,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阅读视域,带动学生在科学阅读、高效阅读、多元阅读中感知阅读价值,提升阅读能力,获得认知迁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是帮助学生开启通往多彩世界大门的钥匙,其可以指引学生在了解不同事物特性、感知不同文字魅力、体悟不同现象内涵中获得情感陶冶、思想提升、夙愿释放,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世界的美好,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同时,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积淀的丰富,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也会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受到自身词汇积累不足、理解能力欠缺、思想认识不深、生活积淀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必须对教学措施灵活调控,教学方式适时变革,教学资源高效整合,教学路径无限拓展,带动学生在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阅读驱动下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开启全新认知旅途。
一、科学设定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意识
为了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点滴抓起,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阅读重点,设计出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性的阅读目标,带动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中培养良好阅读意识。通过对阅读素材的选用,阅读方法的指导,知识积淀的丰富,课外阅读的开展等,让具有不同阅读需要、不同阅读基础的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素材辅助下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感知阅读魅力,增强阅读兴趣。同时,在课内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阅读内容的整合与拓展,将阅读重点放在学生字词积累、语感培养、兴趣激活、潜能开掘层面,让每一个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到充分理解、彻底掌握,为不断夯实其阅读基础而提供保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加强对阅读资源、素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明确标点、修辞的使用,文段、结构的分析等,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实现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例如,针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特点,组织学生在课内外对比分析中理解其结构特点。又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入与之相对应其他童话,让学生在广泛涉猎中了解安徒生童话在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性,为促使其良好阅读意识培养而提供助力。
二、适时优化阅读方法,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
小学语文阅读旨的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认知思维。而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便是对于阅读方法的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对合作学习策略的融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享中不断增强其阅读内驱力。并以氛围营造、情境创设为抓手,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合作生态内开展阅读活动,促使阅读教学得以高效开展。
例如,在分组时,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性格、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让孩子们合理搭配,使小组之间实力均衡。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设置一些具有激励性、个性化的口号,让不同小组在竞争中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反馈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想。在活动后,对不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参与最积极、互动最频繁、交流最高效的团队,并号召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在一系列具有激励性措施的作用下,学生之间合作的氛围会更加浓郁,学生的合作兴趣、热情也会得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自会得到更好强化。例如,在《七色花》阅读中,教师可以即时设问:假如你有七个可以实现的愿望,你会做什么?组织学生在协作交流、分享互动中带着浓厚兴趣开启课文阅读。还有,在《中国石拱桥》阅读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为载体,组织学生协作探究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外形、结构等,在多元感知中拓宽其认知视域。
三、灵活开展阅读活动,塑造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针对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认知特性与个性差异,教师应该以全面丰富教学形式为驱动,给予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指导策略的作用下激发出强烈的阅读夙愿,不断增强其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阅读路径进行优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决定权,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需要开展阅读活动,让教师承担阅读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另外,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自媒体、新技术等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切实调动身心各方面潜能,在观看视频、聆听朗读、互动分享等多元化的阅读生态内开启阅读之旅,提升其语言应用素养。其次,教师应该对阅读情境进行构建。充分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氛围,以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借助情境模拟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展示中加深理解,在反馈中参与互动,将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融合至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实现语言应用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获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增强与蜕变。例如,在《月光曲》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阅读路径适时延展,组织学生在聆听、鉴赏乐曲中更好深刻理解课文内涵与价值,在提升阅读效率中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科学性的增强,丰富性的体现,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设计出多元、丰富、生动、鲜活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阅读体验中深度感知阅读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对阅读阅读萌生迫切夙愿、浓厚兴趣、饱满热情,并积极投身阅读实践,逐步拓宽认知视域,全面增强阅读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体现出的认知差异、个性需要、发展夙愿,教师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与重视,在阅读指导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精准施策,让每一个学生在多元而丰富、高效且充分的阅读指导驱动下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姚九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写算,2019(29):132.
[2]陈小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18.
[3]赵小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30):83.
[4]杨军科.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2019(2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