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超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高级中学657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内容,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信息课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要求,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优化;新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科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不在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今后的发展。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信息教学规律去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会学生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优化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提出几点看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强化目标意识
我们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会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学生在坐到信息教室后就会有同学问老师,我们这节课学什么啊?老师我们今天已经上了好几节课了,让我们上一会网玩会吧?或者看看视频也行啊……
情景二:教师在进行完一个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学生就又开始发问了:老师,这一步操作完后下一步是什么?你能再给我们示范一次刚才的操作内容吗?教师只得在重新操作一遍;或者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经常性问老师:我的操作页面为什么和你的不一样?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操作啊!信息教师就只得一遍一遍的进行示范,累的是口干舌燥,学生们也都习惯了教师一步一步的教。
长此以往,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需要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深思和反省。信息技术课课程到底应该教会学生的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在优化新课程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意思就是说教师进行教育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得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首先就要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强化目标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自我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次就是要努力,努力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好这门课程。
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贴合生活实际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尽量贴合生活实际。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材不在只是一堆理论知识的合体本,而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朋友”。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应该从生活出发,进行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拓展,将信息技术教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跟生活实际事例进行关联,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事例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比如说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选修模块教学这,教材的教学内容分别是 “算法和算法的表示”、“算法的实例”、“面对对象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以及“算法实例的程序实现”,这样的教学顺序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因为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一开始就先进行算法理论的学习,学生就很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也就没有了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一旦失去学习自主性,今后的学习就会变得更难。因此我对本章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学习了“算法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再提出一些生活中与“面对对象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有关的趣味性问题让学生来进行解决,也就是在 “程序设计”中将“算法实际”的问题穿插进去,这就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说利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算法学习,可以让高中生更好的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高中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操作中将思维与动作结合起来,增强大脑的记忆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对于专业的要求性很高,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才能让高中生真正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练习学习起来自然就更有信心,信心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潜能。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学”的学习宗旨。教师要明白新课标要求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只帮助学生对信息知识进行掌握就可以了,而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的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进行渗透,学生必须不断的加强自己电脑实践操作。
新课改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一种机遇。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来讲,不断的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型信息技术人才,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我们的荣幸。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完成“三个转变”,情感过程、认知过程和学习能力转变,让学生从厌倦信息技术课程到愿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从不了解课程知识到掌握课程内容,最后再从没有自主能力转变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新课标标准下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优化的目的。
结束语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的寻找有效的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贴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杨清平.课改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对策探究[J].数码世界,2020,(6):144.
[2]魏显丁.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30-131.
[3]张峰.探讨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数码世界,20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