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
贵州省福泉中学 贵州黔南 550500
摘要:古诗文鉴赏课同时出自于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与选修课程,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在古诗文诗歌鉴赏的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生僻字词或者寓情于景的诗句,它们往往会使学生难产生畏惧心理,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拦路虎”。这时,教师制定精准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精准的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专题型的古诗文鉴赏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归纳出诗文的主题,引导式的古诗文鉴赏教学策略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盈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详略得当的古诗文鉴赏教学策略能够使得学生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课堂的关键,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课堂实践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课是一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积累以及方法能力提高的综合性课程,相比较其它的语文学习内容,在该阶段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养分的快速吸收,能够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内核的凝聚,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总体感知能力,在这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讲究教学策略在课堂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一、归纳总结专题诗文的鉴赏,塑造学生古诗文品读能力
古诗文鉴赏课程其内容多种多样,里面包含的诗歌种类繁多,在这一背景之下,专题型的古诗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先将同一类型、同一题材、相同鉴赏方法的诗文整合在一起,分门别类,举一反三的向同学们进行讲解,例如,在奖赏《夜归鹿门歌》和《岳阳楼记》这两首诗歌时,两者都是抒情性的诗文,区别在于《夜归鹿门歌》中通过描写悬崖、夕阳、汉关、鹿门等景象,借景抒发作者想要从闹市中归隐山林的怡情情怀,而《岳阳楼记》,通过诗文的阅读,能够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在登岳阳楼时满腔的抱负没有实现,渴望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却始终没有遇到的怅然若失的情怀。在这两首诗文的比较中,可以教会学生借景抒情类诗文的鉴赏方法,通过比较两首诗文的不同,拓展诗文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的深刻认识,在品读中使得学生能够明确的品读抒情类的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区别两首诗的不同点时,能够切实的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去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总结古诗文中心主题的能力是学生在鉴赏古诗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在高中的古诗歌文鉴赏中,古诗文的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七类,因此,学生在掌握了归纳总结的方法之后,就可以自行对选修中的古诗文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品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注重引导联想方式的引用,盈造学生古诗文良好氛围
古诗文由于创作的时代比较久远,学生在进行鉴赏时,很大程度上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创作诗文的真正思想内涵,也不能达到与诗歌作者感情产生共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切忌不能将收集的诗文资料照搬照抄的读给学生,一定要注重情境式的引导,情境式的引导有助于搭建学生与诗文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例如,在鉴赏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枯藤、老树,枯藤缠绕在老树上的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自己想象这个画面,感受作者诗中描写的荒无人烟的意象,在引导学生在练习册上对小桥、流水、人家的绘制,在学生绘制联想的过程中,教师将作者的背景代入式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在战乱中,看到国家破灭的凄凉心境,情境引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联想到一副副诗歌中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真正的走进作者的诗歌意象当中,情感的融汇是诗歌鉴赏的精髓所在,学生在掌握联想情境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今后诗歌的鉴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会学生情景联想法的古诗文鉴赏方法,学生在学习下一篇诗文时,脑海中会不知不觉的绘制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课程时,一定要注重课堂讲解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塑造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详略得当教学模式的指导,提高学生古诗文整体感知
高中需要需要掌握的古诗文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讲解的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总体学习效率不高,新课改之下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够完成,也有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过于简略,发一份试卷让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文,导致学生根本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文的核心,这两种教学方法很显然都是错误的,在古诗文鉴赏的实践课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古诗文详略得当的讲解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整体的感知。例如,在讲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的古诗文,教师在讲解这篇诗文之前,可以先布置查阅李白诗人在作《蜀道难》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在正式的讲解时,学生已经对这篇诗文有了一个大概的背景了解,接着,在文章正式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对这篇诗文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诗文中的生僻字词,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整篇诗文的感情情调,在诗歌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蜀道难,具体难于哪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的进行文章的朗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的古诗文鉴赏过程,详略得当的对诗文进行讲解,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解决古诗文中的重难点,又能够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完美的结合,促进学生对古诗文鉴赏课堂的整体感知。
四、结论
高中的古诗文鉴赏,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诗文品读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归纳总结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在品读诗文时,准确的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再通过联想法的引用,帮助学生真正的体会寓情于景的诗文鉴赏方法,在联想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另外,详略得当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策略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结合,更好的满足新课标的教学策略,在诗歌鉴赏的课程中,正确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把握诗歌中的核心要素,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今后诗歌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颖.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6):106.
[2]白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7):53.
[3]杨艳元.基于先学后教的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2):140.
[4]陈凤艳.探析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5(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