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忍忍
济宁市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提出来的。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为化学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其主要内容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1导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该凸显化学学科特色,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情景,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就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过多的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上采用“灌输式”的重点讲解模式,在习题上采用“题海式”的刷题模式,导致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渐渐地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们容易对化学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3.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工具帮助学生简化化学中的抽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并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化,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自然界物质的视频,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明白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学生从视频中观看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利用小组合作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生,应当以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需求。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探讨,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掌握实验原理和要点。教师用设置任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化学实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
3.3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化学属于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也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求知欲。
化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情境,由学生们最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此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关键期,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灭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述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与灭火的方法,或者为学生们播放大火燃烧和救火人员灭火的视频,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灭火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们体会到化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是息息相关的。学生们因为对生活中实例存在亲切感,所以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答案。除此之外,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
3.4建立健全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量化,对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评价给出适于学生成长的建议,否则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是空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要通过构建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机制,研发化学知识图谱以及化学知识盲区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飞快的运算速度,根据教师收集整理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定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进行的化学实验,了解自己化学学习的基本情况。从教育测量的角度分析来看,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属于难以测量的数据,根据传统教育测量方法很难对其有完整准确的数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要测量哪些指标,而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又要测量哪些指标都是关键。这都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结构,要定义每种能力的表现形式和在这些因素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协助实验教学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可能,建立、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将学生实验过程全程录像的方式将其实验过程数据化留存,而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只能通过教师观察记录而后再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行为是对建立评价机制有用的因素,哪些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仅仅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讨论的问题以及学生思考的深度来完善学生的实验资料。最终教师将收集整理的学生信息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给予学生智能建议并生成化学实验学习报告。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生成报告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确保网络教学平台不会出现“未知的错误”。
4结语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们由学习的被动接收者、聆听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探索者,提高学生教学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挖掘自身潜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自我精神塑造的关键期、自主意识的增强期,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发展的黄金期并加以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的个人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朱万菁.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0.
[2]李海芸.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8):163.
[3]庄欢,王兴.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87.
[4]薛学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70.
[5] 喻永,李薇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