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东莞市商业学校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份责任,更是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人才素质培养和提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角度出发,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就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专业做起。本文从教师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以及发展的根本保证出发,将对工匠精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贯彻落实的具体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工匠精神;学前教育;培养模式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2016年3月,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童莉洁.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与实现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2-14.
]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大家对于教育教学,学生求学,还有毕业生的求职观念都在发生着转变。“工匠精神”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思路,这种精神也是与中职学校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工匠精神的帮助与体现。
一、工匠精神——中职学前教育教师的立身之本
(一)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更是体现一个职业人的职业要求。而中职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首先应体现在对自己的时间、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学业、人生负责,有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国家、民族都要负有责任。这就像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负责,追求精致品质一样。由于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正确判断是非观念还不强,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存在风险。另外,家庭也是一个原因,有一小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也有与父母长期缺乏有效沟通的学生,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同时,在这个信息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网络上一些消极的、负面的、虚拟的消息,也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思想或者观念。面对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首先,德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德育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品质不仅是职业的需要,更可以使自己的学生起到一个积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到准时上课不迟到,认真负责上课不马虎,用心上课不敷衍,下课认真检查作业。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的生活中也要有积极、乐观的形象,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做到上行下效。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培养班级积极分子与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教师充分指导与信任,鼓励并帮助他们完成班干部承担班级的任务,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同伴的之间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班干部能做事认真负责,那么班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就会形成正面的影响。还有,在每周的班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多组织一些有关“责任担当”的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当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对待工作和小朋友们也会做到有责任、有担当。
(二)细心、耐心、爱心
说到“细心、耐心和爱心”,是我们中职学前教育要做到的根本问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的职业面临的是学龄前儿童,而这个阶段的儿童最是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呵护。那么,教师应如何教会学生拥有这样的品质呢?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位充满细心、耐心与爱心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从最初的沟通与交流开始,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生活动态,学生有什么困难,教师应真心地给予关心与帮助,学生有什么疑惑,教师应耐心地进行分析和指导。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用细心、耐心与爱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愉快、乐观、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二、工匠精神——中职学前教育培养模式与方法的为师之道
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应当坚持的精神,要有自己的信仰,追求技术技能的精益求精,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以及“以人为本”的实践培养,也是中职学前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的精神,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没办法解决,那么教师应充当解惑者。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学习期望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起来不那么吃力,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比如,笔者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会利用上新课之前一小段时间检查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回课时唱错了几个音,她感到很沮丧,没有自信,后来在笔者的鼓励与肯定下,非常有耐心地用钢琴给学生正音,带着她唱了几遍之后,学生也慢慢放松不那么紧张,跟着笔者一个一个的纠正错音,大胆的去唱,直至把整首歌曲演唱的非常完整,她感到很有成就感。当然,也有作业完成很好的同学,笔者会先进行表扬与肯定,并鼓励她继续努力,使学生倍感自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不断提升,从而也会加强对待学习的兴趣,这实际上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因材施教,扎实专业基础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项技能,也是需要像工匠一样细细打磨。比如声乐,从最初的音准、节奏,再到旋律的线条感、音乐的乐感等。
技巧方面支撑声音的气息、腔体、歌唱的位置、咬字吐字等等。刻苦钻研的过程,就像是一名工匠打磨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慢慢成型。曾有学生问笔者:“老师,什么是气息,它和声音有什么关系,怎么练习气息?”笔者告诉她们:“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声音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就等于建房子没有打好地基,是不牢固的,没有气息支撑的声音就显得苍白无力。”在怎么练好气息上,笔者利用早晚20-40分钟的课余时间,先教学生“打嘟”练习的技巧,再教“连音、跳音”等练习来加强横膈膜的能力。学生每天很勤奋,慢慢积累,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自己发现,从一开始能够演唱一句话,再能够延长到两句话,最后,气息能力越来越强,在气息很好的控制下,歌曲的演唱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明代冯梦龙《警世贤文·勤奋篇》中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也在向我们诠释着,任何一件工艺或者一种技能,都是需要经过刻苦钻研、精细打磨,最终才能成为精品。
(三)多元化实施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对待生产的作品精心雕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现如今被引申为职业人在自己的行业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对自己的工艺不断求新的精神,对自己的产品有着严格的标准。”[ 张静.工匠精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贯彻落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8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实施多元化学前教育教学的方法,而不是“填鸭式”与“满堂灌”式的学习,这样既达不到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因为对学习的知识不够透彻而丧失信心,久而久之产生懈怠感,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拓宽已有的理论之外的知识。同时,多给学生创造活动,学生的知识由理论转换为实践,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得到进步。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发展状态也非常重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帮带”的形式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正面的影响力。其次,学生不能一直接受被动教育,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在理论知识之外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累不同的实践经验。然后回到课堂时,教师与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来,让其学生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的体验与感悟,和学习到的、思考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指导。实践是诠释理论一个“行走”的过程,同时,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和学生自己理解的,其实都不如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到、感悟到的那么深刻。理论只有联系实践,才能从实际出发,才能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水平上得到提升,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
(二)职业教育发展大纲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学生掌握专业课程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教学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来进行教学。教师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学龄前儿童,除了教授小朋友音乐、舞蹈等兴趣课程以外,还要更多的给与他们关心和爱护,学前教育本就是一份传递爱的职业,所以,成为一名小朋友们信赖的、喜爱的好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中陶冶心灵,在精神上感受爱,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朋友才会更加优秀,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也能更好的得到体现。像工匠对待自己的产品一样,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完美。
(三)新时代的需要
“党的精神核心在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而对中职学前教育人才来说,传承党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谋未来的集中表现。为进一步增强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的理念信念,强化宣传党的精神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丽,董红梅.基于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J].考试周刊,2019(09):19.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是一位爱岗、敬业,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有一定的能力与追求的人,同时,也应是一个有着职业道德与修养的教师,是一个有新思想、新理念的教师,更是一个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渐渐传递给学生。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关系着“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也是为社会输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摇篮,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与掌握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作为培养学前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深入实践,时刻不忘“工匠精神”根本任务,从而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学前教育工作人才。
四、小结
“工匠精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职学前教育向前发展的精神源泉。“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热爱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产品至上的精神。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工匠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再加上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莉洁.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与实现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2-14.
[2]张静.工匠精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贯彻落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85.
[3]刘丽,董红梅.基于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J].考试周刊,2019(09):19.
作者简介:李珍,女,1988年9月,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涟源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小一。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