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枫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以及思维的影响,批判性思维仍是国民思维体系的短板。生物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诸多的理论成果都源自实验,因此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尽管实验教学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从长远来看,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切实进行不可谓不重要。加之当前批判性思维培养对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有重要作用,将其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对于高中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乃至全方面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策略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有助于学习理解知识点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科学科多需要实验来得出一些重要公式或结论,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单纯的理论知识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大大增加理科学科的学习难度,理科学科本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如果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加之高中的学科本就难度较深,学生理解起来将会十分困难,所以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亲手操作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分析实验的原理。探索欲是人类的天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感受到实验带来的冲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找到背后的原因。比如:在教学《酶的特性》一课的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酶活性的因素,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使用新鲜的肝脏作为实验材料,滴入肝脏研磨液,观察实验的效果。学生能够进行思维发散,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激情。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究能力、理性思维、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由于生物实验的对象、目的、原料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根据社会生活优化实验主题,指引学生对实验对象做出理性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生物学问题,立足本地生活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的不足与缺失,为切实发挥其重要价值和作用,推动生物课堂教学的长足发展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民主活跃的生物课堂氛围,这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团体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学习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疑问,这有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站在学生的思维视角上与学生就生物实验中的问题或者结论等进行平等对话,这不仅有助于民主课堂的构建,还有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所谓情境学习,主要是指为学习者营造和创设一个能够模拟真实对话、反思、探究、质疑、合作等活动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知识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而情境创设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便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设计为:“基因是什么?”“基因的位置在哪里?”“按照位置可以将基因分为哪几类?”从以上一系列问题串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之间存在层层递进及由浅入深的关系,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此同时,借助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验证,此时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但为什么摩尔根只验证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勇于挑战权威,并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以此激发其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由于存在知识难易程度和教师教学进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能够实现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如课后师生交流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了解他们不愿或不敢提出的问题,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利用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踊跃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问,进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后,在课后交流过程中,关于“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这一结论学生容易分析出来,但往往对“胚芽鞘尖端”这一定义界定较为模糊,而通过课后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的给予解答,帮助学生准确和加深理解这类生成性的知识点。其次,课后交流平台可以是线下也可以是线上,教师可以针对本节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小视频,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学习,鼓励其在留言区域留言,内容可以是本节知识点当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老师可以在留言区为学生进行一解答。此外,除课后线上交流平台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组讨论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疑,培养学生敢于、乐于、巧于质疑的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从而在疑中使学生感悟出生物学的博大精深、绚丽多彩,更加热爱生物学科。
参考文献:
[1]陈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7(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