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办公室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是企业的品质,是企业全体职工价值观及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的总和,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旋律文化。良好的、健康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各项工作的渗透力,职工的凝聚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煤炭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可以生生不息”。将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正如:“文化是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运用文化来构建煤矿企业管理机制,以此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进与提高,使企业文化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生生不息,是企业再次创业迫切需要回答与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是煤矿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再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煤矿企业煤炭产量逐年已较快的发展势头上升着,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更为迅猛,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魄力和勇气,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文化系统,也就是隐含在企业核心价值观背后的文化系统。如“人才理念”“企业发展愿景”“斜坡理论”“服务理念”等等。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系统使全体职工认同企业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区队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的牵引和约束,充分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指挥棒的作用。
二、管理思想的进步推动企业文化的“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任何文化不能脱离管理的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精神和抱负。
从企业文化的特点来看,其来源有四:一是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煤矿企业文化;四是现有煤矿决策者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煤矿决策者团队的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才能使得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并不是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思想都能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企业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二是企业文化与各部门、各基层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要充分认识到企业逐渐在做大、做强,因此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企业文化理念的同时,鼓励各部门、各基层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单位工作的特色文化。
三、运用文化来构建企业管理机制,以此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良与提高
企业文化属管理范畴,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总结内外部先进经验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揭示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以及发展方向。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共同目标和经营理念,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包含了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才意识等企业管理的全部精神和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下,以其广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从而使企业职工形成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使每一名职工都能将企业的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成败看作是自己的成败。健康的企业文化培育职工正确的主题意识、发展理念,规范职工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反映企业整体的共同要求、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能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推进企业与职工间的团结协作,保证企业战略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魂”,推动着企业管理改进与提高。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在企业文化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企业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应加以固定化,通过逐步推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最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职工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企业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目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已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学管理模式,走上了在自身文化氛围中借鉴成功企业先进经验来酝酿和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范的道路。企业管理岗位人才竞聘上岗,表明企业干部任用制度从企业文化中走向成熟。还有很多好的方面,都应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并不断的发扬光大。
应该看到,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是与工作中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引起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提升,这种变化首先会在各种文化场合,如会议、问题研讨与磋商中表现出来,要求达成新的共识和认同。属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或与管理事务不相适应的东西,一旦达成共识就需要重新制定或加以修订。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是要树立起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具体的管理事务中,企业文化是推动管理的润滑剂。日常管理实际上是在职责范围内按制度和规范进行工作沟通、协调与合作。然而沟通、协调与合作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相互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奉献精神,取决于管理者抓文化建设的努力和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融合,是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体现。
四、将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
强化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将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之中,体现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行为之中。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就是实施企业管理。那么8小时之内企业文化活动是什么?是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酝酿与推行,是对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评价活动。员工之间管理思想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与推行以及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与评价,都是在构筑一个企业“魂”,这个构筑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是这一文化过程的外在表现,是把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之中。推行“SREM(每个人每一天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过程严格的精细化管理)管理办法,就是将矿区文化植根于8小时以内,体现在日常管理行为之中。
结语
总之,发展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本企业文化的背景和特点,结合本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精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