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西泽乡戈平完小 云南宣威 655416
摘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一般以教师主动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简单但是无趣,对于专注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更难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小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而高效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还可以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融人趣味性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功课充满热忱。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内容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
即使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仍是应试教育,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是过于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数学课堂内容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单纯的理论教学只会让学生抵触数学教学,无法实现高效的教学。
2、师生关系欠佳课堂氛围差
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尤其在国内的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应该有威严,所以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此种情况就导致在教学开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无法积极地融人其中。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其中的知识。但是,就当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立足网络平台,制定课前预习任务
基于微课堂移动端教学平台,数学教师可预先制作以预习为主要任务的微课视频与课件,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清单。首先,教师通过上传微课预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将预习活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至15分钟,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其次,除了微课堂的运用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微信群或QQ班级群、小组群,并依据所上传的微课资源制定预习任务清单,将其分享到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反馈这些清单内容。这样,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调整教学形式与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任务清单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借助任务清单来记录自己学习的收获与问题,有效启发思维,打造个性化的预习模式,引起对下节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具体而言,教师要主动依托微课堂平台,完善课前预习体系,让学生能够实时交流与反馈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按质、按量完成预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微课堂与其他信息技术工具、软件有机结合,搭建智能化的预习监督环境。
例如,在预习“小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微信群与QQ群,在认真观看预习视频的基础上,及时在小组中提出计算中的疑惑点,让各小组成员通过远程语音形式进行讨论与解决。其次,对于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长需要将整理的问题反馈到班级群里,由课代表负责组织讨论与解决,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最后,每名小组长要将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反馈给教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而且很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构建更佳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参与,锻炼学生学习探究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思维。
例如,“分数初步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开展,佳佳和陆路去郊游带了橘子和苹果还有一个西瓜,他们如何进行食物的分配,西瓜该如何分配?这时就会有学生说可以分两半,接着教师进行追问,西瓜的一半用数学如何表示,引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能,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3、注重生活化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注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感受到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融合,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对此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有哪些。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常见的物品,问学生这些物品的价格。比如0.5元的橡皮、1.5元的直尺、3.0元的笔记本等等,当学生回答出这些价格后,教师设计对应的情境,让学生来购买其中的商品。一位同学带了5元,买了一块橡皮和一个笔记本,应该找零多少钱?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他们很快会得出5-3.5=?的算式,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课知识开展教学。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
三、结语
总之,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危立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8,(52):396-397.
[2]李春林.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魅力中国,2018,(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