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230088
摘要:道桥施工的质量效果不仅影响工程本身的使用寿命,道桥通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也与之息息相关,现代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施工占据较大比重,现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与施工操作规范性及技术要点的把控、落实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只有符合施工标准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准,才能产生较强的技术效果,需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制定出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明确技术要点,做好施工及进度安排。本文就围绕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讨及分析。
关键词: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要点
一、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选用
在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操作中,对混凝土进行合理选择的必要性十分突出:首先,混凝土强度,需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水泥标号及性能进行徐选择,控制好水泥配比量,确保混凝土强度更符合施工标准;其次,对颗粒大小及风化程度等关键性能进行把控,确保混凝土性能达到施工要求;最后,混凝土道桥施工阶段,需做好添加剂的安全检测工作,确保添加剂品质较高,且不会对混凝土性能形成破坏性影响。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本身属于复合型材料,由多种材料按配比组成而成,其施工效果不仅因配合比优化程度而发生改变,浇筑技术在质量控制中更是关键所在,因此,掌握浇筑技术的要点,提高浇筑规范性,能够保道桥工程整体质量持续提升及优化,在施工中需将浇筑作为重点工序,加强控制,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技术能效的最大化发挥。但是正式浇筑操作前,务必先将路基清理好,而且还需保证混凝土送料与施工进度的相互协调及配合,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因此,混凝土送料时间需加强调配及控制,一般情况下需在混凝土初凝前就混凝土运送、检验好,确保其强度及坍落度等各项指标都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浇筑需分层进行,但是浇筑中务必配合好振捣作业,确保浇筑与振捣共同完成,避免因操作不当因引起的离析及泌水问题。混凝土浇筑作业最好一次成型,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提高质量水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因振动而形成气泡情况,需选择应用更为合适的振捣方法,增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效果。
二、混凝土在施工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外在因素
在道桥工程施工阶段,将桥梁结构与混凝土高效衔接,可提高整体承载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混凝土质量极易因外界环境作用而发生改变,如果施工中出现降雨等不良天气,就需停止施工作业,规避雨水对混凝土品质的破坏性影响。相对的,施工作业完成后,冬季及夏季的高低温作用,以及车辆行驶中的荷载影响,都会导致细小裂缝日积月累的形成,而且环境本身也能够对工程质量形成一定的侵蚀及风化作用,混凝土裂缝问题会更为严重,出现麻面及坑洼的质量缺陷,弱化工程实用价值。
2.内在因素
在道桥工程建设中,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的另一原因来自于内部,也就是常说的温度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在与水进行搅拌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在施工阶段,混凝土热量难以及时有效的散发,而外界温度却并不高,内部温度差异显著,再加之缺少温度控制措施,就会导致温差形成并借助热力作用增加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几率。在道桥工程中因施工部位不同,混凝土的施工面积及厚度参数也随之改变,裂缝类型及形状也存在差异,但是混凝土施工面积、厚度及裂缝严重程度、大小之间都存在正相比关系,面积大、厚度必定增加,裂缝表现也更为突出,无论是混凝土内部还是表面,都有可能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1.基础浇筑
在道桥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技术,可采用条形、大体积、阶梯式三种基本结构。
混在条形基础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使用前,首先在木板两侧标出正确的标记,采用分层分段浇筑,对每一个基础层段进行衔接浇筑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间隔距离,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道桥工程中大体积施工项目,必须要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在浇筑混凝土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时期建的要求,浇注层与层之间紧密联系,确保不出现裂缝,如果一次性无法完成混凝土浇筑,可以先设置基础,然后浇筑施工,在定量后浇带施工尺寸时,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在凝结时可能会出现的水化热、膨胀和收缩等的情况。在阶梯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道桥工程的台阶设置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允许有空隙。
2.剪力墙浇筑
对道桥工程的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按照施工要求对浇筑方式进行选择,有序推进浇筑流程,一般需在上层浇筑作业结束后才能进行下层浇筑作业,直至达到预设的施工高度。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作业中,应先进行地面浇筑,而后才能规范化的浇筑墙体,但是此环节务必保证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合理性,在施工作业完成且确定达到施工标准后,可借助相关措施将混凝土的浇筑缝隙处理并消除。而门洞等位置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整套操作都需保持连贯性,适当提高接口部位的振捣强度,促使混凝土与接口相互吻合,增强其密实度指标。除此之外,墙体孔洞位置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洞口周边及孔洞位置所浇筑的混凝土高度应相同,确保其处于同一水平线,而墙体墙柱及外墙、内墙接口都需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中共同结束。振动操作中,振动棒需与洞口保持规定距离,保证振动幅度及强度的规范性,防止因操作不当而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
3.框架浇筑
目前,很多道桥工程多为多重框架结构,在选择混凝土浇筑技术时,要根据道桥工程多重框架结构的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来划分浇筑层次。按照从房屋建筑工程的柱结构到梁结构进行层和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以及浇筑施工的框架,在施工前做好钢筋绑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安装模板,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4.浇筑的方法
4.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成后,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全部完成。采用这种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4.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4.3斜面分层
当结构斜面坡度不大于 l/3,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 倍时可采用余面分层的浇筑手段。具体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方向上移动,一次浇筑到顶。在浇筑体积较大的结构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纹,需对降温差进行有效控制。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骤降或突然收缩。均匀降温差是降温差的一种,易导致贯穿性裂缝的产生;非均匀降温差则通过产生自约束力进而造成表面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化发展中,道桥工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这就需保证施工质量,掌握好技术问题及要点,克服技术操作中的不足及难题,持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现浇筑混凝土作为道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务必保证规范性,从根本上提高道桥工程的质量水准。
参考文献:
[1]达尔罕.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6,000(011):18-18.
[2]白晶晶.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
[3]赵卫松.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技术要点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3):2385-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