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现如今在城市中,经常会受到雨水气候的影响,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而随着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从而确保城市中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同时也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说,“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建筑设计;方式
1、引言
海绵城市是生态理念下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水资源应用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海绵城市”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选择和建筑施工节点的创新方向,初步探讨了符合“海绵城市”战略的几种方法。
2、海绵城市概述
各大城市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冲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确保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不会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与自然之所以可以实现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需要人们对大自然的规律予以尊重,不可破坏生态平衡,不能以利己却损害环境的方式大力建设相关设施。发展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抗风险与抗灾害能力,一旦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城市就可以像海绵一样对问题进行调节,既不影响人们正常用水,又可以对水资源质量进行改善。
许多城市会面临降雨,这些雨水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诱发各种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就可以对相关设施的性能进行改造,使其具备良好的渗透效果,可以及时吸收雨水。如果某一城市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具有海绵性能的蓄水装置中所储存的水资源即可获得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会得到专门的净化,确保其水质符合要求后,就可以成为人们清洗时所需之水。
3、“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1、生态保护原则
对于城市建筑规划活动而言,规划设计人员应首先联合城市规划发展人员针对建设区域内进行保护区划分,包括水敏感区、生态规划区等,要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或城市绿地的方式实现对生态脆弱区的保护。
3.2、合理开发原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应在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下,避免出现过度扩张的局面,尤其要关注不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并且要做到对建设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应用。
3.3、科学确定地面透水率的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本身就是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建筑地面透水率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适当的对透水路面进行应用,但是考虑到透水路面材料的特殊性,要适当减少对透水材料的应用。结合实际的工程经验可知,一般透水材料可使用在少车流的内部道路、非机动车道以及部分人行区域。由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合理的对透水率进行计算,确保避免出现过多的城市地面硬化问题。
3.4、雨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设计工作时,必须从城市整体规划层面入手,在了解底标高程条件的基础上,科学的对竖向高程与径流分区进行设计,在这样的设计基础上,才能保证雨水能够及时地排入海绵城市设计区域,并体现出海绵城市的具体价值。
4、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式
4.1、采取渗水铺装形式
渗水铺装工作的优势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迅速完成雨水倒入地下的工作,使得地下水的水资源储量进一步提升。其次,地表径流被缩减,一方面可以保证好日常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减少了水资源的蒸发浪费。最后,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空气净化和减少污染的现象,做好了地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调节,吸收粉尘、减少噪音,为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做出了贡献。渗水铺装工作以渗水砖、透水混凝土和其他生态铺装材料为主:渗水砖具备了渗水性强、防腐蚀能力强、耐久性好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铺装人行道、盲道、路堤等位置上。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形状和颜色方面的积极调整,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结合主体搭配的效果十分明显。
4.2、屋顶绿化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高度关注屋顶绿化设计。屋顶绿化设计的目的在于避免降雨时屋顶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同时改善屋顶生态效益。在进行具体的屋顶绿化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注重对绿色植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首先,要确保选择的植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即抗旱耐寒。其次,在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条件,要做到因地制宜,确保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在选择植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植被的生长周期,要确保其能减少修剪频率。同时,也要保证选择的植物不易伏倒,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性,不易出现病虫害等。
4.3、建筑立面垂直绿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本质上强调的是一种生态理念,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进行全面的生态设计。其中在对建筑立面进行设计时,就要做好垂直绿化设计。具体可采用三种方式,即自然式、悬挑式和构造式。在自然式的垂直绿化模式下,建筑设计人员主要应对爬山虎、金银花等可以自行附壁生长的植物进行栽植,通过将种植槽砌筑在建筑底部,则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在悬挑式的垂直绿化模式下,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阳台、窗口、檐口等部位在部分底板处设置种植槽,并合理地栽植相关植物,绿化面积虽小,但也能获得较高的绿化效益;在构造式的垂直绿化设计模式下,建筑设计人员则要将棚架建造在建筑立面周围,并在棚架中设置种植槽,通过该垂直绿化方式则能够种植更加具有观赏性的植物,丰富景观层次,提高建筑立面垂直绿化效益。
4.4、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按照雨水收集系统的功能特征差异,可将其划分为普通雨水收集系统和自动雨水收集系统两类。自动雨水收集系统是指在屋顶檐沟排水处、地面地漏和明沟排水处等重点部位设置集水口,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净化,将雨水存储到水箱中,用于道路清洁、绿地灌溉与车辆清洗等方面。若降水量较大,还可以依靠雨水收集装置进行排水,降低发生城市内涝的概率。
普通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采用一系列简单的方式进行雨水收集。例如,在建筑物旁边设置蓄水池、渗水井等。相较而言,普通雨水收集系统的投资成本较低。但是需要依靠人工干预进行管理。由于自动雨水收集系统的工程造价较高,且后期维护管理难度较大,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部分建筑物实施的方式。
5、结束语
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能够展现出建筑设计人员的先进设计理念,同时符合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要认真对“海绵城市”内涵进行掌握,并且要在贯彻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渗水铺装、屋顶、建筑立面以及雨水系统的科学设计,确保设计出的建筑能够与城市整体雨洪控制系统构成整体,从而彰显出较高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茹洁.“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J].门窗,2019(11):122.
[2]郭海燕.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