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102219900724XXXX
摘要:混凝土在整个建筑工程使用非常普遍,几乎覆盖所有建筑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注重混凝土质量就是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方向是解决混凝土原料质量问题和混凝土裂缝等问题,严抓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安全性能,使建筑行业在稳中求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混凝土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施工技术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结构,其稳定性高、强度大,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支撑。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针对施工过程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最优施工方案,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质量与建筑工程质量密不可分,混凝土质量主要和原材料、制作过程、原料配比、后期养护等方面影响。首先,市场的混凝土原材料鱼龙混杂,种类多、形式杂,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当今原料市场缺少相应的管制,建设队伍选材不用心,就容易混入不合规的施工原材料材料,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其次,制作混凝土的模板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对模板不加选择,很多模板表面参差不齐,相互间还有明显的缝隙,明显不符合建筑施工要求。然后,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另一问题是原材料的配比,砂石、水以及其他材料都应该遵守严格标准,并进行过程监控,任意环节的懈怠都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落实质量标准,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强度不够现象时有发生。最后,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快,出现脱水现象,使已经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无法完成水化过程,最终影响到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一方面水分过量蒸发,在缺乏足够稳定性且粘结力较强的结晶条件下,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大面积的粉状及片状脱落,致使强度不到位,出现收缩变形。
1.2 混凝土裂缝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问题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外部温度变化会混凝土结构中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变化越大温度应力作用越大,所以外界温度发生巨大变化,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会急剧增加,混凝土结构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裂缝或断裂。其实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浇筑施工时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其次,混凝土的厚度对混凝土结构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混凝土厚度发展变化,会改变内外约束力,当约束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约束力主要分为内部约束力和外部约束力,其中内部约束力作用影响较大。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关注混凝土厚度减轻约束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最后,混凝土自缩产生的裂缝问题。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制作过程加入的各种原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性能,同时也消耗掉一部分水分,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水分消耗超过混凝土的承受范围,就会因混凝土自缩出现裂缝。如,外加剂因素主要指为提高混凝土流动速度添加的减水剂,有效的分离水泥颗粒的水分子,导致混凝土自缩产生裂缝影响效果;水泥硬化是混凝土自缩的另一方面原因;矿物掺合料因素,如硅灰、煤灰等,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
2. 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 落实到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施工原来材料市场杂乱无章,缺少统一、完善的管理体制,造成很多低质量原材料流入建筑施工队伍,影响整体建筑水平。基于此种情况,施工单位联合相关部分落实混凝土原材料市场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施工单位安排专人采购原材料,并定期培训教育,提高区分原材料优劣的能力,增强职业责任感,严把产品质量关,保障建筑施工采购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达标。其次,规范原材料采购流程,加强监督力度。采购混凝土原材料时,一定先核对供应商生产资质,进行备案,在检验材料性能是否达标,综合考虑后,再签订供货协议。
再次基础,做好过程监督,时间节点把控,既有充分原材料保证建筑施工要求,又有物料质量保障,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筑施工工程。这个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工作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最后,在此基础要求建筑工程负责人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规划工程预算和支出,严禁追求经济效益肆意压缩成本,使用三无产品,影响工程质量。
2.2 落实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机构稳定性和混凝土浇筑作业密切相关,浇筑作业对分工、技术要求都非常严格,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第一,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有砂石、水、水泥、粉煤灰等材料混合搅拌,水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粘稠度,过多的水会降低混凝土的粘稠度,影响与钢筋融合时的附着力,进而影响建筑质量。因此材料比较的选择很重要。第二,浇筑作业时一定实时监测浇筑厚度。例如建筑施工是从下层往上进行浇筑作业,那么务必保证下层混凝土得到全方位的覆盖。然后注意层与层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凝固,从而保证浇筑作业可以顺利完成。如果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且超过了理想的浇筑时间,便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三,以上仅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基础,该项工作对气候温度要求都是比较严格,因此在作业前一定做好施工区域内的天气分析工作,如若遇到降温、大雨、高温等极端恶劣天气,就要停止浇筑作业,比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达标。
2.3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当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首先,采用合理添加剂,适当改变原材料固有性能,提高使用效能,增强其抗裂性能。原料的使用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加入一些新型材料,例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增强型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是当今比较普遍的方式。其次,添加剂的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改变混凝土性能,但是一定要控制好量,通过这种方法也能够直接控制整个混凝土的自缩值,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再次,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力量,模拟混凝土建设工程,辅助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最后,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对于混凝土物料配比,应当进行合理实验研究,综合分析选择最优原料配比,从而有效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
2.4 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就要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施工过程时事进行温度检测,避免温度聚变,产生强烈的温度应力破坏混凝土结构质量。首先,水泥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根本上出发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缩小温差势在必行,比如混凝土施工中减少水泥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其次,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搅拌技术,有效的释过程热量,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裂缝产生。最后,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等材料的配比要严重执行工程方案标准,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例如,选用低热水泥材料,有效降低反应产生热量,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标准,结合建筑类别、施工环境等做好混凝土方案设计,原料配比、拌和、养护等多项工作,确保各项施工工艺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进行质量跟进,施工完毕后,加强工程检测、验收,做好质量控制,实现工程建筑建设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爱香 . 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71.
[2] 朱廷珂 . 混凝土抗开裂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185-186.
[3] 牛军义 .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J]. 居舍,2020(15):25.
[4] 张海星 . 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砖瓦,2020(05):175+177.
[5] 刘宁 . 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J]. 建材与装饰,2020(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