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 张展华 曹哲哲
[导读]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是为了煤矿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为目的而展开的风险管理工作。
        张展华  曹哲哲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陕西黄陵  727307
        摘要: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是为了煤矿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为目的而展开的风险管理工作。相关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控制,消除一切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造成的危害,进而减少损失。在煤矿单位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和高效率,而忽视了煤矿工作时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这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相背离,造成了煤矿单位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主体的缺失,遏制了煤矿单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目前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1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
        1.1煤矿危险源的特点分析
        煤矿的生产系统主要是在地表一定的深度下进行生产工作的,在空间上是呈立体分布的,根据开采的空间和时间的改变情况,来保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煤矿危险源的主要特性是:危险源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形态变化较多;危险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再触发危险源时,导致伤害的随机性也较大。
        1.2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式主要是运用经验分析的预测法、理论分析法。根据对煤矿单位的具体分析和生产安全系统的实际情况,将煤矿生产系统里的危险源分成静态固有危险源和动态触发型危险源。静态固有危险源式煤矿生产中产生危险的物质,包括瓦斯、水、火等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例的危险源。动态触发性危险源是指煤矿生产安全系统中,生产安全知识、岗位操作流程和心理和身体情况等因素对生产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2进行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使煤矿单位在进行生产工作时产生的安全危险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可以有效控制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风险,将煤矿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利用煤矿生产安全系统,通过对目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有利于煤矿单位生产稳定发展
        采取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举措,可以使煤矿单位充分了解自己在生产中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或者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救,从而来避免生产安全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应用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能够减少生产工作人员的失误、生产设备的故障和监督管理造成的事故等,提升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煤矿生产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3开展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原则
        3.1系统性原则
        煤矿生产安全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瓦斯防治系统、通风系统以及防灭火系统等,根据这些系统的特征,进行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找出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变得更加可靠。
        3.2动态性原则
        煤矿生产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该系统的动态性很强,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地点、时间、生产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和设备的运转情况都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因素,因此,要对动态的煤矿生产系统进行正确的预警,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3.3及时性原则
        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危险源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危险源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和及时传输给预控监测中心,这样可以将生产安全风险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4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4.1生产安全风险意识薄弱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煤矿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生产安全风险的理念,没有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看为重点,容易在生产工作中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危害。特别是有些工作人员是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重视,煤矿单位缺乏对员工生产安全教育的系统培训,使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经常违反作业和操作流程,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4.2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发现,许多煤矿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很少,对监理人员的安全认识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管体系。在生产的过程中,面对生产人员操作不当时,没有进行及时制止与指导,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生产管理者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但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下去,对于违规操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工作中产生许多隐患。
        4.3关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些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例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但是在煤矿生产的具体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缺陷与不足,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实施难度比较大。相比与工业发达国家,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对于煤矿业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行为的监督意识浅,缺少有效的措施与管理办法。
        
        5建立煤炭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措施
        5.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包括具备的安全知识水平。煤矿单位应注重对生产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的讲座培训,及时更新生产安全管理信息。教给工作人员安全操作流程和紧急避险方案,以及如何将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在煤矿生产作业中,能够根据对煤矿生产安全的评估,制定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使煤矿生产作业顺利进行。
        5.2健全管理制度
        要想完善与落实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就必须使煤矿生产作业的监管者和生产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将生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或者个人,形成良好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对在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操作,要严格监督,严肃处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发生事故,找到责任负责人进行处罚,这样可以使生产安全监管制度更规范和合理。
        5.3完善法律法规
        对于目前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有利于健全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化,为煤矿生产提供安全依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煤矿生产作业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保证煤矿单位在生产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标准化和合格化,对于不合格的和存在问题的煤矿单位,进行追责处理,保证煤矿生产的质量的安全性。
        
        6结语
        总之,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加深生产工作人员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认知,降低煤矿生产工作意外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管理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经济法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要贯彻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煤矿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运输事故风险管理体系在东林煤矿的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8,271(07).
        [2]康厚清,郑万波,胡千庭,等.煤矿安全生产水害事故风险管理体系在东林矿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8(4).
        [3]谢丽明.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6).
        作者简介:曹哲哲(1989年7-),男,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2014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为助理工程师,从事机电管理工作;单位: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张展华(1997年8-),男,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201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为助理工程师,从事采掘管理工作;单位: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