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虎彪
[导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煤矿化工行业与煤矿现代化产业的转型进程深入推进,煤矿行业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并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李虎彪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机电公司机电总厂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煤矿化工行业与煤矿现代化产业的转型进程深入推进,煤矿行业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并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技术进步。然而,由于专业矿井安全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矿井工作环境以及缺乏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矿井中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用电设施一直以来是我国煤矿电气现代化工业转型发展过程及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尽快实现有效提高各煤矿井电气作业运行效率,整合煤矿综合资源效益以及及时规避或有效减少常见煤矿安全事故等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用电设施;预防措施

0引言

        煤矿用电设施的安全使用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确保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各项性能完好、安全正常运行,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现实意义[1]。随着煤矿行业的转型发展、自动化技术的突破应用以及国家层面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等因素的推进,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追求综合效益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尤其加强了对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用电设施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如电火灾事故、漏电事故等不仅对于煤矿生产效益是一个潜在的危害,而且对于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形象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行业整体对用电设施安全性的重视度、建立健全用电设施安全管理与监管制度以及创新用电设施科学技术应用等方式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1.煤矿井下用电设施常见安全事故

1.1电火灾事故

        导致煤矿井下导线电缆的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大部分是因为煤矿供电电缆线路和煤矿用电设施之间发生了互相间接的短路而直接产生的,亦或者说在长时间的煤矿工作中电负荷振动导致的过大载波电流使半导体的振动温度不断升高振动幅度相对过大。电火花和燃气电弧花都会直接使电气绝缘材料、木材和支架及发电瓦斯中的煤尘等直接引燃,造成重大火灾。导体若与连接部分接触不良,接触部分电阻强度增大,通过接触电流时间长造成连接局部导体温度急剧升高往往认为是可能引起电路火灾的重要危险原因[3]。

1.2用电设施短路事故

        电气短路事故通常与电火灾事故相继发生。矿井作业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歇作业也是常见的,很多小型矿井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规模问题采购低劣质的机械设备,在作业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和矿井自然环境勘探不合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很容易由于载流导体温升过大而出现绝缘损坏、供电线路短路的问题,而更糟糕的是,一旦用电设施出现短路火花,恰巧周围也有绝缘材料或者木制的作业工具,那么火灾发生的几率就更大。另外,用电设施连接部分的接触面的安全性值得引起重视,上文提到的潮湿的作业环境与封闭不严的电缆接线盒相互作用也会导致电设备短路线性。

1.3用电设施失爆事故

        据调查发现,在各类煤矿井下常见的电气安全事故中,井下煤气电火花与井内外界空气环境的不恰当紧密接触更容易直接造成各类失燃爆炸损伤事故,如煤矿瓦斯气体爆炸、煤尘气体爆炸等,而要有效率地减少甚至彻底杜绝这类失燃爆炸,必须从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入手,从井下用电设施的生产购进和维护安装两个环节入手进行精准安全管理、用电设施企业负责者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安全综合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有效的安全后勤保障管理机制能够加以有效保证,使得井下用电设施能够具有良好的安全防爆性,从而有效率地避免各类井下用电设施电火花爆炸引发的各类失爆爆炸事故。



2.矿井用电设施安全管理整体策略探讨

2.1提高煤矿企业在用电设施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

        矿井中的用电设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可能引发井下施工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和致危险因素之一,要切实做好安全足够的事故预防处理准备,必须首先从政治思想意识上加以确保各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矿井用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在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煤矿电气企业内部可以充分采用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的组织部署管理思维,制定煤矿用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标准并将执行操作手册下载后发给各煤矿作业管理部门,同时可以指示各作业部门根据自身安全作业职能特性研究制定完善相应的煤矿用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具体措施,包括职业基础知识强化教育与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定期责任考核与绩效奖惩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等,从而有效加强煤矿工作人员对煤矿用电设施在生产购买前后维护、安装运行调试以及安全操作人员管理等各环节方面的思想认识,有效率地减少了因用电设施事故造成的各种安全事故可以保障工作人员和煤矿企业人身财产安全。

2.2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人员配置上,确保进入矿井负责用电设施操作的人员掌握了充分的设备结构、作业原理以及突发情况应对措施等理论信息,并可以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精力与反应能力,能够及时对突发情况进行应对或通知维修人员帮助。在设备购置环节,通过前期科学周全的决策安排,严格根据标准进行采购用电设施,确保用电设施质量要过关,从而在根源上排除用电设施安全事故。在调试环节,确保现场与电气有关的工具型号和运行参数等符合标准,对电源电压和用电设施的配电电压线管参数进行反复检查,以保证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2.3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矿井安全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对井下用电设施安全检修管理的认识重视度和程度,对井下电气相关安全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考评技能测试,同时必须构建完善相应的安全奖惩激励制度,以全面有效提升井下相关用电设施安全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综合业务能力[5]。这主要是因为,定期的井下技术培训活动有利于及时学习更新井下工作人员的并学习先进的井下检修管理技术和用电设施安全操作管理技术,以便于他们能够迅速对安全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故障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率的应对;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井下用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保障制度的贯彻实行,能够有效保证井下维修操作环节井下用电设施正常运行的安全正常运行,及时有效排除由于用电设施长期老化、作业中的环境潮湿、电缆管与接线盒内的接触面不够良好而可能造成的井下维修用电设施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使用性能。

2.4健全和完善用电设施安全管理与监督制度

        煤矿下用电设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用电设施运作规范、负责电气的职责制度、奖惩机构,煤矿下自然环境动态监测和备案存留以及第三方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的考核制度等等。特别要加强用电设施监督管理,投入足够的资金,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设计、高级别电气装置监管部,对日常井下设备安全管理实行科学合理检查、训练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电气装置事故。同时,煤矿用电设施管理者必须在下井用电设施布置安全隔离带,并在电力系统内安装漏电保护设置、接地设备等[6],以防触电人员。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化、自动化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电设施安全管理逐渐被提上日程,而只有对矿井常见或潜在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与技术比对,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结合煤矿井下作业的具体环境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用电设施安全管理与监督制度与创新用电设施事故预防技术应用等内容,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人员和财产安全,提高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悦龙.煤矿井下用电设施常见安全事故及其预防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9(08):121-122.
[2]夏飞雨.论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7):104-105.
[3]李清汝.论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 煤,2018,27(11):64+82.
[4]李太锋.煤矿井下用电设施安全事故及有效预防措施[J]. 能源与节能,2017(07):70-71.
[5]庾彦武,李孝利.试论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2):60.
[6]王李进.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4(14):27.
[7]胡恩才.试论煤矿井下用电设施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