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年
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 516122
摘 要: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通过调查和研究、融入与引导、实践与拓展等方式在美术课上或课下将课本知识与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它既可弥补美术教材中对本土文化介绍缺失的部分,又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体验,创作,使本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乃至创新。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教育;传承发展 ;创新
“美术不仅是对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只是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表达和创造文化。”【 1】根据这一基本理念与导向,笔者充分发掘博罗县龙华镇本土文化资源,如关于孝文化的“陈孝女祠”、龙华大鼓、旭日古村落等进行研究,将其与美术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本土文化的渲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和力量,使本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现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将本土文化与课本内容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在笔者任教的小学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内,其中最有名的陈孝女祠有着1500多年历史。陈孝女“感藕生莲”、“化蜂护国”的故事【2】流传千古,教育着子孙后代敬老爱幼,每年农历3月14日和8月13日当地人都会前来祭拜陈孝女,更吸引了众多来自香港、深圳等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现今陈孝女祠被当地龙华政府挂牌为龙华镇中小学德育基地,可见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第二课是《家乡的古建筑》,这一课的教学笔者首次尝试将本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笔者在课堂上先指定学生绘画的古建筑是陈孝女祠,接着教授绘画古建筑的要点,本节课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古建筑的样式和特点,类型有很多,主要有宫殿、庙坛,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其中陈孝女祠就是寺观,跟学生说明。第二部分是讲解古建筑的画法要注意的点:一是要会观察琢磨、每个建筑的特点要了然于心离不开细致的观察;二是要大胆落笔,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描画,不要有所顾忌。
为了让学生理解陈孝女祠的建筑结构和其背后的孝文化精神,笔者带领孩子们去参观陈孝女祠,并在参观时讲解陈孝女祠的建筑结构和陈孝女的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做好笔记。在交上的美术作业中学生都能将陈孝女祠的大体结构绘画出来,部分学生还能将“感藕生莲”绘成图画并且表现在建筑的柱子上,非常有创意。从中也表现学生理解了陈孝女身上的孝义。在这样有趣和有意义的美术课堂上,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文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启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将本土文化以美术材料的形式展示与传承
博罗县龙华镇内每条村都有自己隶属的一面龙华大鼓,鼓身上用油漆写着自己的村名及村中的姓氏。龙华大鼓属于民间打击乐艺术,每逢春节或嫁女娶妻、子女入学、添丁乔迁等喜事,村民都会敲响龙华大鼓来庆祝。这种习俗有力展现了当地村积极奋进、拼搏向前的精神风貌。更是在2015年11月,龙华大鼓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是可喜可贺。
从2012年起,笔者将龙华大鼓融入课堂,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学习龙华大鼓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接触该传统民俗。学校还邀请老师傅前来授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学习成为传统民俗的继承人。同时龙华大鼓还走进乡村少年宫,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笔者就是创建者之一。在第二课堂中教授学生绘画龙华大鼓,先是讲解龙华大鼓的构造:它有一个成年人高,鼓面直径约0.8米,鼓面用牛皮,鼓箱呈圆桶状,用优质杉木制成的。接着展示图片及大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而后让学生实地参观龙华大鼓,可以触摸或比量鼓身。最后是教师指导学生绘画,画出心中龙华大鼓的样子。由于经过详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学生都能绘画出来,收效明显,学生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2018年的南粤古粤道定向大赛开幕式,本校学生现场绘画的龙华大鼓给四面八方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给他们竖起大拇指。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龙华大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将本土文化作为课下教学内容让学生创作
众所周知,传统的美术教学比较单一,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新课程改革标准》明文规定: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下进行自我创作。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身边的各种文化资源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他们接触本土文化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身边的人和事和物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源泉,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龙华旭日古村落位于罗浮山脚下,是东江河边的一颗“明珠”,更是地处百里生态长廊之中,颇受游客欢迎。其现存的古建筑包括古祠堂、古民居、古碉楼等。其中古房屋大部分是砖瓦房结构,雕梁画栋,龙飞凤舞,融合了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等元素在其中。当中的彩绘、木刻、石雕、砖雕等建筑和古榄园自然景观多达100余处。这是一个汇集了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稀缺古建筑村落。
这处本土文化,学生都相当熟悉,历史悠久的旭日古村落藏着许多绘画的素材。如古老的明清建筑---陈百万故居、还有十里荷塘、百年古榄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相信灵感和创意会源源不断。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调查、研究、融入本土文化不仅有效弥补书本知识对乡土文化介绍的缺失,又增添了教材的本土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将耳濡目染的本土文化转化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而且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审美的体验,让本土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也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多元化,受到学生更多的喜爱,让艺术之花遍布乡村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博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博罗县志.中华书局〔J〕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