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瑞
淮安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淮阴分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300
摘要:伴随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也随之有了显著的提升,使得国内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在日渐升高,所以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要量也变得愈来愈多。这种情况下,就致使电力工程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如想要确保供电网络的安全稳固运转,减少各类故障问题产生的几率,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开始通过加大线损管理力度的方式,优化各类故障问题,以保障供电网络的照常运转。鉴于此,本文主要以供电网络线损管理为分析对象,针对如何将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有效运用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用以增强线损管理效率,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
引言
近年来,电力工程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力企业的有效作用,其对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进行扩大,且开展了地区厂站电能的有效遥测。这些计量自动化项目的开展不可避免使得其出现计量自动化孤岛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提高电能综合应用水平,需要建设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因此有效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为开展线损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依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开展线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
1.1配变电检测计量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电力计量装置、采集装置、传输通道以及供电电源、主站系统五方面。这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对电能数据全面采集,并积极监测,还能对不同测量点在不同时间段的运行状态有效监测。一旦用户在用电时的线索出现问题,它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对故障信息有效解决。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得剧名用电的可靠性大大提升,也能对电能消耗大大降低。另外,除了系统的主站系统外,其他部分在公用变用户侧中设置。这个系统的运行主要是利用网络或无限网络技术对系统进行监测,还能利用现场低压配电变压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1.2负荷管理系统
该系统对于整体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而言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加之基于这个系统运转及功能作用主要是凭借通信网络以及其自身涵盖的自动化管控技术,它是在搜集数据信息以后,检测这些数据信息同时将检测所得的结果与传统应用的工作方式做比照。如此便可整合负荷管理工作与电力抄表系统,从而完成电量的自动搜集和分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而且还能显著提升负荷管理水平。
1.3电能计量遥测系统
这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属于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平台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组织通道、主站与设备终端。这个系统在多个方面都有很好地应用,如网络、数据库及存储上,不仅可以对电能信息的自动化进行有效保证,还能使得系统在计量时有着较高的科学性。将这个系统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及时有效对各种信息进行搜集,之后再利用系统将信息传递加工,从而使得电能管理体系更为全面准确。形成专业数据后,为高层领导进行各种决策提供必要数据参考。
2线损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
2.1供电系统存有无功补偿不够的问题
现阶段,供电系统中主要运用的是在变电站主线安装期间,大都会统一在无功补偿设施以及大容量的配电变压装置的位置上,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以补偿电力能源,基于分散式无功补偿装置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这种方式被普遍运用在了供电系统之中。除此之外,伴随民众生活品质的日渐提升,民众的用电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无功补偿量不够,造成供电系统的功率降低,使得供电系统的无功损耗增加。倘若供电网络中的无功功率么有得到随时、有效的补偿,那么就会有大批量的无功电流在供电网络上运动,从而对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固性产生影响。
2.2电网结构缺少完整性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不论是在建设供电网络还是升级电网期间,供电网络的结构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在此期间也产生了多类问题,譬如筹划工作不到位、建设效果落后性强、电力能源与负载中心产生误差以及供电半径增加等,乃至增加了线路耗损量。加之,在城镇化建设历程中,配电网络结构具备了很强的单调性,供电能力变弱,致使在实践工作中固有配电线路产生了高载荷的现象。
2.3线损管理人员技能素养水平较差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是其中不能缺少的组成内容,可见管理人员的技能素养水平高低会直接关系到线损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管理质量。通过实际调研能够得出,国内很多供电所线损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都比较差,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在凭借个人储备的专业经验落实工作内容,并没有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
3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3.1创建模型
在落实线损管理工作时,加以运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讲线路损耗模型创建出来,如此便可帮助相关技术人员精准地分析线路损耗量、计量点线路损耗量等。而且,线损模型的创建还可以在线路产生故障问题时,自动做出调控,以处理故障问题。
3.2筹划设计
在管理线损问题时,主要选用的是四分管理这个管理方式,用以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明晰供电线路的损耗情况。倘若没有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这项管理方式,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线损管理效果。因而,运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就能够有效改善这样的现状,以保障线损管理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3.3设计系统的使用性能
在数据搜集功能中,如想要确保现场监测设计和现场数据搜集管理效果,具备很强的实用性、精准性、有效性,就应该初步删选这些数据,废除没有作用、没有效果的数据信息,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线损监测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供应参考根据。除此之外,数据搜集功能还能够实现自动搜集、定期搜集的目标,如果察觉到非正常情况,就可以随时报警,以减少维护成本的投放量,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
3.4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电力计量自动化管控系统中不能缺少的构成部分,在落实线路损耗管理这项工作期间,恰当运用监控系统能够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对于供电线路损耗量做出全方位地分析,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性,特别是在展开多维度监测能够将多种可能产生的问题剖析出来,如此便可有效减少供电线路的线损率,为电网用户供应充足、优质的电力能源,保证电力用户的供电体验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从配网的实际状况出发,既要保持线损数据监控的真实性,又要提升线损监测的科学性。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线损管理时应依照统一化、规范化、技术化管理原则,做好智能监测系统的构建,形成完整功能架构,快速定位线损位置和计算线损值,为配网管理和维护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黄锐彬.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农电管理,2019(09):43.
[2]贾晓旺.线损管理中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171-172.
[3]张昌庆,陈宝,蔡青,陈宋森.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1):62-
[4]华德曲.计量自动化在县级供电公司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