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杨轶文
[导读] 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

          杨轶文   
          德州市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253000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同一议题的指引下,进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方式,在近几年越来越被一线的教师认可和接受。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既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适应了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有很大改进空间。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实践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实践探讨
引言
          “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促进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对当前的群文阅读引起重视,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题材来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和阅读技巧。每个小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计划和阅读方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促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增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依靠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根据教材中的文章,学生的阅读需求不能被很好的满足。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多样的文章进行组合,有效的促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增加。第二,促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得到充实。对于语文部分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不同阅读方式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师积极主动的丰富阅读教学内容,真正促使阅读教学的内容充实性得到提升,有效的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与文本选择不准确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在选择议题和文本时把握不好难易程度。难度过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交流成为无效对话。难度过小则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样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如薛法根在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三不教原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我们在选择议题和文本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情,避免出现“已懂”和“教了也不懂”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不合理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指导,但真正的实践活动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目前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授和提问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再比如教师在实践中采取的模式大部分为“1+X”的模式,即精读一篇课文,运用精读学到的方法学习其它篇目。但实际上群文阅读有“1+X”“1+Y”“X+Y”“1+X+Y”等多种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模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而不是拘泥于既定的模式。除此之外,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评价体系滞后、阅读教学无法常态化等问题,都有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语文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以此让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因此,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感觉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在选择好合适的议题或者观点后,就要将核心素养通过有效的途径渗透进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
          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同一个主题的印象,而且语文教师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群文阅读,其中许多学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群文阅读方法的指导。群文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阅读多篇文章,因此这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当学生在第一遍读课文时,学生要理解文章内容梗概,然后在进行跳读,主要阅读文章中的那些重点段落,最后再请学生将几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几篇文章之间的异同之处。虽然说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可用于群文阅读的文章时都很用心,但每一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思维方面难免存在差异,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加强群文阅读的模式,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群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筛选好文章”,确定一个阅读主题。毕竟小学生阅读经验较少,接触到的阅读题材没有教师的多。我们就要做好引导和推荐的作用,将多篇具有相关内容的文章聚集起来,创新群文阅读的模式,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发现群文阅读的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进而避免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探究性阅读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从阅读题材的内容、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种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围绕学生喜爱的主题来推荐阅读材料。小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不够强,我们不能将多篇文章毫无顺序地带到课堂中。一个有规则的阅读课堂,应按一定的顺序、结构将文章排列起来,才能发挥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训练学生具备更高素质的阅读能力,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不同的阅读文章,可能含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有的是“积极向上”,有的却是“意志消沉”。教师可依照文章的主题及特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来阅读,感受不同文章中的深刻内涵。
          (四)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对学生的思考活动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做到指令清晰,目标明确,使学生有法可循。其次教师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由无数的小问题组成,显得零碎不成体系,学生一节课都在问题里打转,学完也难以对文章形成清晰的认识。在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议题“删繁就简、突出中心”,采用“主问题”“多篇文章同时发问”等方式进行整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意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策略,以此更为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玲.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78-279.
[2]彭亚.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杨婧伊.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黄蓓蓓.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08):66.
[5]赵清.“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