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垟杰1,2,3,4*
1.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3.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土壤盐碱化问题属于国际领域关注的发展难题,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针对全球土地退化治理要注重做好盐碱地改良,其中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基于此本文对盐碱地改良中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进行探析,整合盐碱地改良经验,提高改良成效。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各区域城市用地量在逐步增加,农业生产中农耕面积数量日益锐减。在我国现有土地资源中,盐碱地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良与土地修复是后续高效化利用的重要基础。盐碱地改良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土壤修复操作,要求诸多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实现多项技术高效化利用。近些年来多区域盐碱地改良中,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获取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目前要注重整合耐盐植物资源,强化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一、盐碱地相关概述
盐碱地区域存有诸多水溶性盐,此类型土壤就是盐碱地。在一定自然条件中才会产生盐碱地,盐碱地产生实质就是各类易溶性盐在地面垂直以及水平方向分心分配,促使诸多盐分在相应区域土壤表层大量堆积。当前盐碱土产生的促进要素主要有气候条件、地形要素、植被条件、土壤环境、地下水等。基于碱性反应情况,盐碱地能分为碱性与盐渍土壤。盐碱地会影响到各类植被稳定生长发育,将会导致部分农作物生长减产。在盐碱地开展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受到环境要素长期腐蚀作用影响,将对建筑项目整体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破坏。盐碱地会影响到诸多植物气孔关闭开启情况,导致植物生长趋向于枯萎状态。植物生长中会产生生理干旱问题,植物根细胞水分外渗,会面临枯萎死亡问题。植物生长过程中难以正常获取养分,大量氯离子促使植株叶片发黄,生长速度减缓,产生早期脱落情况,导致植物形态以及结构产生变异。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将会导致土壤颗粒分散度提高。土壤渗透性降低,导致微生物活性受到较大影响[1]。
二、耐盐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理论
从研究中能得出,二次盐渍化问题能通过排水以及灌溉操作集中控制。但是由于水资源补充不足,难以在旱地环境中广泛应用。各类植物分布面积对土壤水分以及盐分平衡具有较大影响。植物覆盖面积越大,土壤中水分蒸发速率更快,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降低。所以当前在诸多盐碱地分布面积较广区域开始推广实施生物防治模式,推广种植多类耐盐植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地进行控制。目前耐盐植物种植对盐碱土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主要是将耐盐生物作为基本生物框架,能有效带走土壤中含有的诸多盐分,对盐碱土壤集中改善。控制土壤蒸发问题,对耕作层中盐分积累情况集中优化。全面改善盐碱土基本理化性质,能对作物种植土壤环境基本容重进行控制,全面提升种植区域土壤肥力条件。现阶段耐盐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作用突出,能保障诸多植物生长中有效适应盐碱地环境。在各类植物种植中,扩大植被恢复,将多种植被规范化搭配,能有效调控盐碱地土壤环境。促进各类植物快速生长过程中丰富植物种植群落,能建立更为丰富的植物环境[2]。
三、盐碱地改良中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路径探析
(一)生物措施应用
目前有部分植物种植培育中每年会发出较多水量,在林地生长过程中,林地蒸腾量要高出自由水面实际蒸发量,所以造林活动是全面降低地下水位的重要措施。
造林密集度较高能有效优化小气候环境,这样能对土壤水分蒸发量进行控制,能有效控制土壤盐分回流。从中能得出,当前在盐碱地植物种植中能有效调控盐碱地情况。在耐盐碱植物种植选种中,要注重选取耐旱、耐涝、耐盐能力较强、易繁殖、生长速率较快的植物。能对土壤环境集中改良,全面选取乡土树种。在树苗选取中要注重选取更多成本较低的幼苗,对幼苗适应性集中分析[3]。
从近些年来各类耐盐植物选取现状中能得出,紫穗槐、沙枣、怪柳、白蜡等是重点栽培树种。当前多数地区盐碱地改良工程中怪柳、白蜡是常用树种,在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建设中,造林之前要注重挖设排水系统,建设种植场地,对种植区域地形集中平整。还能对盐碱地区域自然气候情况集中分析,当自然降水增多,能通过降水对土壤中盐分集中控制。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诸多沿海区域土壤盐分含量偏高,地下水矿化度偏高。为了能全面提升各类树种生长成活率,要注重种植抗盐能力较强的种植树种。从耐盐植物全面种植与长期培育中能得出,各类耐盐植物能有效优化盐碱区域生态环境,注重推动盐碱地周边水产养殖活动开展。对盐碱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引入更多耐盐植物品种,做好植物培育筛选,选取的植物要进行土壤种植试验以及示范化培育[4]。
(二)综合措施运用
要想全面提升盐碱地改良成效,要注重对盐碱地改良要素集中分析,比如实际含量偏高的可溶性盐是重要影响要素。基于土壤环境中水分与盐分动态化变化规律集中分析,土壤中诸多盐分受到植物水分吸收以及水作用会逐步消除。技术人员要注重辅助性补充相应肥料,这样能对土壤环境集中改良。从实践活动中能得出,盐碱地土壤改良活动基于管理部门规范化规划以及综合管理等措施,能实施水利、农业、生物等措施,是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重要措施。目前在我国诸多区域盐渍土壤修复工程建设中,要注重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原则,选取更多使用土壤修复的耐盐植物。在长期研究实践中,要注重选取更多优势性植物,要注重实现规模化资源圃种植,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四、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效果与应用前景探析
从我国多数区域盐碱土壤改良现状中能得出,在土壤改良中存有良好应用成效,但是也存有诸多负面影响。在传统改良技术应用中要注重集中消除土壤环境中的氯离子、钠离子等,还要注重整合淡水资源应用实施土壤洗盐,但是在洗盐中也会消除诸多有益的矿物质元素,比如铁元素、磷元素以及锌元素等,对耐盐植物稳定生长具有较大负面影响。从植物长远发展现状来看,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中能对盐碱地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在各类耐盐植物种植中,能有效扩大植物覆盖率,提升种植区域土壤环境蒸发作用,促使土壤环境中诸多盐分能有效积累在土壤深层,能调控种植层土壤积累。植物凋落物以及植物根部快速生长能全面提升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盐碱地中耐盐植物能有效优化土壤结构,优化土壤环境。当前耐盐植物资源圃具有良好发展市场,是全面实现盐碱地耐盐植物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基础。在耐盐植物资源圃构建中要注重引入更多耐盐植物,对盐碱地裸露地面集中覆盖。突出植物蒸腾作用,优化土壤蒸发,降低土壤蒸发量,调节土壤环境中可溶性盐。各类耐盐树种选取中要注重对土壤区域土质情况集中分析,从相关研究中能得出盐碱土壤具有突出影响,耐盐植物资源圃建设中能全面提升盐碱土整体质量。
结语:
在盐碱地种植过程中耐盐植物种植能全面优化土壤结构,能对土壤生态环境集中改善。在今后盐碱地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重推动耐盐植物资源圃建设,进一步优化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盐碱地修复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树庆,耿安红,李亚芳, 等.耐盐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对盐碱地的改良研究[J].乡村科技,2018(28):117-118.
[2]李宝龙.盐碱地改良利用与耐盐树种造林技术[J].花卉,2019,(16):156-157.
[3]沈奕,盛泽鹏,陶贞伊, 等.滩涂盐碱地植物耐盐性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3):54-58.
[4]丁冯洁,左永梅.滨海盐碱地植物耐盐性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