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重庆市南岸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400060
摘要:大数据的应用是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研究视域,基于审计技术的革新,审计环境也会产生极大变革,因此需将大数据作为审计管理研究重点,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大数据利用效率,尽早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基于此,以下对全覆盖视角下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覆盖视角;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研究
引言
对于企业审计工作而言,对审计数据的应用俨然已经成为顺利开展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所在。因此,在基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开展的企业审计工作,就必须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大数据审计思维理念,探索信息化要求下审计全覆盖的基本路径与方法,从而使企业审计大数据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能够为更多的审计人员使用。
1审计全覆盖概念
审计全覆盖主要是在审计机关所属的权限范围之内,对被审单位所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全方位审计监督。审计全覆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覆盖。审计全覆盖对象不仅包括某一单位,更包括涉及国有资源的各项参与环节,审计对象涵盖多个领域;其次,对审计过程进行全覆盖。在审计全覆盖工作中,审计部门需对国有资产、公共资产等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审计,从而发现被审计目标对象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最后,对审计方式进行全覆盖。实施审计全覆盖政策,原审计单位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大,需对原有审计方式进行进一步创新及优化,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实际审计水平。
2审计全覆盖视角下审计大数据的应用问题
2.1企业审计缺少独立性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如果审计部门在进行工作时出现问题,很容易受到领导的影响,对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顾虑。企业在解决法院的经济案件时,企业领导和案件有一定的牵连,或者是运用职权进行一些和经济案件相违反的交易,或者是以权谋私。这些都和审计的公正性相悖,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些经济纠纷的工作便会难以开展。
2.2数据安全难以得到根本保障
对大数据可真实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因此也可直接威胁到单位隐私安全。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可对单位发展建设信息进行收集与监控,从而开展一系列更加精准的整治活动,但也由此诞生出了隐私矛盾问题。同时,个别不法分子会通过多种渠道窃取审计数据信息,通过发现的数据储存及处理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导致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增高。
2.3审计的手段和观点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的手段方法较为落后。由于法院经济案件数量较多,涉及的金额运算也较为复杂,企业的审计部门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运算以及对经济案件的金额进行查账,工作错误率也会大大上升。除此之外,企业的审计观点也较为落后,认为审计工作只有财务的审计一个方面,其他的经济审计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等也只是财务审计的翻版。在进行法院经济案件审计过程中,更多的也是关注财务的审计,忽略了其他的审计作用。
3审计全覆盖视角下审计大数据的应用
3.1提升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来临都会面临一定的变革和阻力,对于企业来讲,员工在面临新技术时难免会出现抗拒的心理。因此应当从两方面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具体来讲,可以每季度或者每月末聘请专业人才来企业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在应用大数据审计时的技能。其二,多渠道引进专业型大数据审计人才。
具体来讲,可以和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结合企业目标让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直接输送给企业。
3.2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审计工作观点
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影响着审计人员对于接受到的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企业可以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大数据的数据库将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内容进行录入,并定期组织进行检查核实,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这样可以解决传统的审计工作进行时,工作人员马虎、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将工作人员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之后,数据可以长久地保存,在需要检查时抽取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这样可以让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规范完成工作,杜绝出现划水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建立完备的考察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考察体系进行仔细检查,并将这些考核指标作为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保证员工之间相互竞争较为公平。
3.3转变审计理念,推广数据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科技含量比较高,专业要求比较深,人才也相对缺乏,由于我国对审计学科的认识度相对财经类其他学科尚浅,导致该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对新兴技术不够重视,反映不够敏感,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相对有限。局限与固有的思维方式、传统和守成的工作方法,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迅速转型,适应组织需求。所以,为了推进审计工作转型,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相关工作人员应主动积极进行专业学习,日常教育与定期辅导相结合、业务制度学习与技术工具学习相结合,通过丰富自身工作方法,完善自身综合素养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提升大数据审计的投资回报
由于企业当前大数据审计的投资回报不足,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投资回报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的分工以及部分服务的外包来将企业价值链中某些业务流程外包给专业服务商进行审计。具体来讲,可以让企业花费3万元左右采购一些数字化审计工具,如安永、毕马威等推出的分析工具套件。通过这些基础的分析工具套件来实现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逐步地将大数据应用于企业的审计之中。在发展后期可以将这些投资成本进行分摊,进而实现投资回报的动态平衡。
3.5围绕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化的对策赋能企业发展,加快创新融合。企业要围绕数据应用,布局信息化建设。一是重视企业数据应用。广泛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育企业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学习自觉性,以此来提升数据利用水平。二是打造重要数据平台。强大的数据平台使数据应用工作的基础保障,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分类、项目分类,实现便利安全的数据分享,从而使数据应用工作事半功倍。三是开发多种数据模型。丰富扩充后台系统中的数据模型,并对数据模型进行更加精准化的设计,加大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开通模型预警功能,增强数据应用的“免疫功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审计全覆盖视角,在企业审计管理过程中,需结合审计大数据发展趋势,构建起功能完善的审计信息平台,从根本上提升审计数据利用率。认清当前审计期间存在问题,通过优化审计流程,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有序合规地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璧佳.大数据下企业审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4):79-80.
[2]宋文龙.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审计工作创新研究[J].纳税,2019,13(36):191+193.
[3]王雨晨.大数据技术在现代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纳税,2019,13(30):229.
[4]郭增尚.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J].经济师,2018(09):130+132.
[5]范晓蓉.大数据模式下企业审计风险防控[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