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莲
容县石头镇林业站 广西容县 537519
摘要: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自20世纪末就开始大力推动退耕还林政策与各地的防护林政策,希望用恢复森林植被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而这些措施已成为了我国目前长远发展的目标政策之一。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正是遵从这一政策的核心科学指导理念,必须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经济;协调发展
1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1.1两者互相矛盾、互相约束
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相互制约的,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林业产业与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受益群体和利益因素。因为林业产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从中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带来持续的收益;而生态建设的目的在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在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者会选择牺牲生态效益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为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经济效益是可见的、能立即感受到的,但生态效益是一个长远的结果,没有具体范畴。因此,从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大多企业或部门会将林业生产放在生态建设的前面。
1.2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是相互依赖、促进的,并能为各自的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从行为目的来看,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更多的生态资源,需要有更多的森林面积;而生态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森林资源,恢复更多面积的植被。因此,要想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林业生态的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对加强生态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森林资源中有着丰富的生物物种,其独有的结构体系也能提高其自我修复能力。同时,森林也是各种木材、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取材地”。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森林中的生态体系和更多的森林资源,最终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2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因
2.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凸显,水土流失、极端天气、水体污染等现象频发,与我国工业的发展升级有直接关系,因此,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已经认识到,促进林业的发展,提高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既能够改善人居环境,又能抵御环境污染,大幅度的减少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形成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滥砍滥发,森林覆盖率降低,种植效率更是难以提高,导致我国的林业资源始终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林业生态发展很难在环境问题上发挥作用。
2.2林业开发技术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如今,在各个领域中,科学技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林业也不例外。然而,研究表明,除近几年外,我国对于林业的科学技术的投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对于满足林业科技发展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因此,无论是在技术储备方面,人才引进方面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是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指导下,虽然社会各界已经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得以认同。但由于林业科技发展起步晚,再加上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原有陈旧的林业管理体制的影响,从而出现“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3提高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措施
3.1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二者密不可分,要想获得最大综合效益,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坚持扩大林业产业的同时,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有效改善林木质量,做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保护,促进产业建设的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相关观念的宣传,提高基层经济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减少毁林开荒、侵占耕地等破坏行为,让民众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全民积极参与保护重点林区、国有林区、珍稀树种等,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应加强林业科技宣传培训,在科学的林业技术下进行林木种植、培育、管理、采伐、深加工,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3.2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首先,应加强明确林权归属,国家管理的国有林之外,完善集体林的承包经营,加强林地的承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加快林地所有与使用权的完善,为林业经营者权益提供有效保护,使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后,林业经营和生态管理应相互结合,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和林地的使用者签订一定的生态责任书,确立生态指标,促使林地的使用者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保障生态效益;最后,积极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如联合水电企业、旅游公司、矿产开发企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等签订生态管护合同,作为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者,这些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或生产活动时,有义务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林区管护,政府与这些单位签订生态补偿机制,如果获得良好生态效益,应给予一定的管护补助等。
3.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属于比较低层次的阶段,多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少量发展,多以初加工为主,绝大多数基层企业以贩卖木材为主,产业化水平比较低,也缺乏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所以,必须加强林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强木材加工工业,发展林业经济,开发林木产品的附加值,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林产品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林业资源。另外,应积极利用开发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积极推进森林旅游、生态研究服务、森林健康疗养、观光拍摄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结合森林保护和森林经营,全面提升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3.4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护
自然保护区是区域内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内经常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和特殊生物,是当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应加强森林管护,强化森林执法,坚决打击破坏保护区资源的行为,促进保护区的完整健康发展。
3.5提高管理措施、增强资金投入力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环保意识在增强,相关林业部门也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建设工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给予了更多的人力及资金支持。但就整体情况来说,管理措施及资金的投入力度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还需要合理调整。首先是管理问题,管理的缺失会使林业工作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是资金的分配问题,尽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搭配林业生态工程中,但仍有些部门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这是因为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针对上述情况,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需要加强对管理层工作的监督,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另外,还需在分配资金前做好调查工作,科学地分配资金,并做好资金去向的追踪审查。
结束语:生态建设是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上的一种科学思想,各地林业工作者,要坚持生态建设作为造林护林工作的核心,在工作中要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重视科学搭配树种林种,并将造林工作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观赏效益同时作为造林规划的量化指标,将造林工作给自然、社会、经济所带来的益处最大化,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与国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波.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6):131+133.
[2]池清湖.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8):117.
[3]多翠英.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115.
[4]邱战华.探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J].现代园艺,2019(02):27.
[5]袁桂芬.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7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