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丁爱飞
[导读]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相比高中的生物学习,
        丁爱飞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府前路中学 山东 乳山 264500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相比高中的生物学习,初中生物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物了解更多自然界以及人体的发展状态,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生物。
        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学习;培养
        
        1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小组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融入小组,所以大家会多交流,认识新的朋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完成小组任务时,也要多倾听他人发言,不能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学到感谢他人、赞美他人。在组内成员有精彩的回答时,应给予热烈掌声,让同学和自己感到愉悦。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懂得人际交往,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帮助。
        1.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所说的合作,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布置好任务,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任务。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配合。不仅要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积极帮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信任,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消除学生的自私心理,使学生处事慷慨大方,不会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利益为重,互助互爱,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既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主体将转变成学生。学生要对知识进行主动讨论,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开阔自己的思路。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会存在竞争。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成就感。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满足学生对成就感的渴望。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保持自己的成就感,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形成主动学习的风潮。
        
        2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2.1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生物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目的,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建立在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到合作中,并从中收获知识、收获友情以及收获技能。在教学时,教师要有规划、有选择性地将学生组成小组,注重平衡组员之间的差别,分层次地将学生组成小组,时刻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动态;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问题”紧密挂钩的学科,当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状况时,教师切忌直接否定学生的结论,即便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共同努力的过程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在评价学生的问题分析方案以及分析结论时,教师在指出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思想成果,并且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思考的方向和角度,从另一个方面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2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活动交流过程中,合作能力也是最能得到展现的时候。以竞答为例,教师开展关于生物知识主题的小组活动,围绕生物教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以公平的形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在活动开始前讲好规则和奖惩制度,活动开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分层,确保生物成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可以答得上的问题,以避免部分学生厌倦参与活动,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竞答时,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因为不仅要快速领会问题的核心思考点,还要做好准备抢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尤其是在团队凝聚力的感染下,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彼此都会成为对方的动力,这样更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散思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等,“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共同努力最终去获取胜利。
        2.3合作收集资料
        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补充课本知识。例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绿色生物进行整理和收集,比如,为校园里的绿色植物拍照,并上网查阅资料,整理成小册子。教师把这些小册子放入小组的档案袋中,进行小组之间的分享。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彼此的长处,有的学生对网上资料的整理是强项,有些学生对拍照很擅长。每个同学在搜集资料时,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这样的方式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2.4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这也是目前使学生们对课堂有抵触的根本原因。这种方式没有互动,只有老师单方面的输出,流于形式的互动也挽救不了课堂的尴尬。合作学习则不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它就是以一种生生互动的形式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并以此来开展教学。合作小组就是一个班级的缩影。小组之内,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成绩、生活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但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目标,使他们能荣辱与共、与组共存,这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让他们明白要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能够接受不同意见的反驳,善于倾听,从而实现共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老师们有意识地进行长期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生物是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同时它也与许多的社会热点相关联。新课改也迎合了它的特点,增加了不少生产生活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生物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概念和定律性的问题。老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初中的第一节生物课,让学生们在一开始就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要让学生们明白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更好地结合成一个集体。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就势地把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加学习的乐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学习前,学生通过调动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调查校园的生物”这节课,学生就应该从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出发,例如校园环境包括:菜园、垃圾角、沟渠、草坪、榆树墙和柳树林等,那么贯穿上述六处的就是一条迂回曲折的调查路线。
        
        3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与传统模式相比,它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基本意识。生物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带动课堂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大胆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之峰.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4):87.
        [2]孙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