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水平1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崔吉燕
[导读] 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泰安市委党校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制度的执行力落到实处。没有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就不会有真正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效力,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改进作风,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效力,提高制度执行的公信力;坚持依法办事,尊重党纪国法,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关键词:党员干部 治理能力 治理水平
        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今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发挥着桥梁作用。
        一、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1.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时代,维护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与人民群众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代表着人民对制度优势的认知。只有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才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治理的目标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实际工作,工作能不能取得实效,就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更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有利于把制度的执行力落到实处。
        一个制度能否落地生效,关键在于落实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在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可能集中暴露。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优势和制度优势,就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党的坚强领导,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具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勇气和魄力。而党员干部个体则是实现党和国家各项目标的重要执行者,能不能战胜风险挑战,制度能否切实履行,能不能把制度优势落到实处,就要看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二、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存在的几个问题
        1.理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体现了其价值取向,决定了其行为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少数党员身上,有的人背弃了入党誓词,忘却了初心;有的人不信马列信鬼神,不比奉献比享受,道德滑坡。甚至从生活堕落走向政治背叛,滑进了犯罪的深渊,损害了党的整体形象。实践证明,如果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制度的执行就会碰到更多的阻碍,制度的优势就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就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甚至出现了脱离群众、与民争利的问题,制度的公信力受到挑战。
        2.违反党的政治纪律。
        个别地方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水平不高,地方发展出现问题,往往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导致的。一些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强,站位不高,没有认真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不强,缺乏全局意识,没有“”一盘棋“”的思想,甚至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纪律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遵守纪律本身就是政治行为。
        政治纪律作为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如果不能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必然会导致其他纪律全面失守。政治纪律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都是与具体的人和事紧密相连的,一旦割裂开来,就会让责任“空转”、工作“空转”,使“两个维护”沦为一句空话,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害,不利于国家的政治安全,更加不利于治理能力的提升。
        3.“四风”问题的压力长期存在。
        当前干部的作风问题集中体现为“四风”问题。当前,从总体形势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效显著,表面上的、看得见的不正之风基本刹住,享乐奢靡歪风有很大收敛,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廉洁状况和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党风、政风、社风不断好转。但是必须清醒看到,现在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防止反弹回潮的压力长期存在,治理隐形变异新动向、解决“四风”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态势一点点发生变化——从“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取得压倒性胜利”,态势越来越好,赢得了党心民心。
        然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党员、干部时刻面临被“围猎”、被腐蚀的风险,决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三、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民众获取知识和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根据民众的知识水平做出调整,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始终拥有保持走在前列的能力。首先就是要在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各项制度的精髓,把制度的执行不打折扣的落到实处,提升工作能力。
        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脱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只有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实践者,领导干部才能在政治上站得稳、走得远1。
        大力倡导和弘扬正确价值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三严三实”,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增强政治定力。
        2.严守党纪国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要用法律法规约束行为,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必然要求在遵守党纪国法的前提下进行,要求各项纪律执行的严肃性。这其中,首要的就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党员领导干部更是概莫能外。遵守党纪国法的同时,要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和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能否依法依规办事决定了制度执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
        3.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要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
        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确保党员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持续震慑。严厉打击和防范黑恶势力对人民权益的侵蚀,彻底铲除群众利益的各种黑恶势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制度建设,扎牢制度笼子。健全监督体系,严密监督权力,逐步消除潜规则生存的空间,堵住制度的漏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加强党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党员干部带头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形成示范效应,提高制度运行的效力。
        4.加强学习与实践锻炼,克服“本领恐慌”。
        时代不断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事物就会越多,新知识不断涌现,新问题也在所难免,不断学习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配”。在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的同时,对岗位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爆炸性传播的现实,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结语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总目标,为保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让人民群众从制度的运行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陈超英,全面深刻认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形势。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12期。
        3.张永刚:治理之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人民日报 》,2018年02月14日 07 版。
        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修订)
        注释:
        本文来源于2019年度山东省委党校系统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的专项课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