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奎
4115221988040530**
摘要:目前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以土地为基础的登记制度也相应颁布并落实。为此,土地测绘工作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占据关键性地位。贯彻落实土地测绘工作期间,测绘技术在融合信息科学技术后不断创新和改进,尤其是GNSS测量技术,优势显著。基于此,文章将GNSS测量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GNSS测量技术;?土地测绘;?应用;
将GNSS测量技术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要是依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有效提供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支撑,不仅能够减少测绘工作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测绘工作精准度与效率。但测绘工作人员并未对GNSS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仍需在后期实践过程中学习全新的技术应用技能,以更好地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土地测绘中GNSS测量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GNSS定位系统特点阐释
1.1定位精准度较高
现阶段,GNSS测量基线精准程度明显提高,同时GNSS的静态相对定位精准度也明显得到优化,已经精确至亚毫米级。另外,GNSS实时动态定位精准度突破性较强,在定位方面的精准度精确至厘米级,与土地测量的多种要求相适应。在监测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方面,若选择使用特殊性的观测手段或者是数据处理模型等,其平面精准度能够达到亚毫米级,而高程的精准度则在1毫米上下稳定。
1.2观测所需时间不长
使用GNSS测量技术进行定位所消耗的时间较短,如果是实时动态定位模式,仅需几秒钟即可,且工作量相当于流动站1min-5min的观测量,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另外,对GNSS测量技术进行使用,无需观测站之间的通视,仅确保观测站大于15°的空间开阔即可。由此可见,对GNSS测量技术的应用,对于观测的环境以及通视条件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能够有效缩短测量的时间,且经费不多,可灵活地选择测量点。
1.3全球全天候定位
众所周知,GNSS卫星数量偏多而且均匀分布,使得全球地面均能够被连续性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地方用户都可突破时间约束,对不低于4颗的GNSS卫星进行观测,可确保在任何时间与地点的条件下进行连续性地观测作业,而且并不会受天气因素的负面影响。
2土地测绘中GNSS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
以上针对GNSS测量技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系统化地研究与分析,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将此技术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中,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以下将重点分析GNS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2.1地籍测量需对网点精度、密度有效控制
在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针对确定测量区域展开系统化控制与测量,进而为测绘地籍图件和数据采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在地籍控制网点方面,可对其精准度以及密度展开科学化控制,进而更好地适应土地权属范围测量需求,对此区域特征点加以确定。在对网点点位密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完成分类工作。特别是GNSS地籍网,需要参考测量区域具体范围以及顺序完成分类,一般可细化成加密网点与基本网点两种类别。当下,很多城镇界址点密度都相对较大,因而在确保网点具备点位精度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方便对界址点进行准确地测定。如果有必要,应将GNSS网点下加密一级图根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其图根点对界址点进行有效测定。而针对GNSS各边而言,较之于常规网边要长,而且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在长短边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更具灵活性与便利性。所以说,一定要分期布设不同级网可视,并且确保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尽可能与所需密度相适应。
2.2布设GNSS控制网并完成数据处理
首先,设计GNSS控制网技术。
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被测定区域内既有CORS站、图件、点位资料以及地质资料等进行收集,与此同时,还应深入研究并分析被测定区域的建设整体规划以及近阶段的发展资料。如果有必要还应当展开实地勘察工作,并完成图上设计。
其次,测绘点的选择。对测绘点进行选取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科学且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土地测量质量达标。在测绘点选取方面,一般会选择GNSS实时动态技术,而且要尽量选择在测绘点上空并相对开阔的区域,尽可能避免周边存在障碍物。这样才可确保GNSS接收机所传输的信号更具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测绘点的选择还应当尽可能规避电磁辐射源,有效避免受到电磁辐射影响而导致信号真实性丧失,特别是高压电线与信号塔等等。与此同时,也要远离湖泊水面以及有玻璃装饰的建筑物,以免发生多路径效应。在选择测绘点的时候,其地形应保证平坦,尽量不选择在高层建筑群当中,而且地面要简单,避免使电磁波信号受到影响而降低测量工作的准确程度。
再次,布网工作。通常来讲,GNSS布网可细化成四种不同的形式,即多基准站式、图形扩展式、单基准站式、跟踪站式。而在实际布网期间,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系统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布网的方式,尽可能减少人力与时间,实现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工作需求,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一般不低于三名,要求有导航员、仪器操作人员以及记录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所有参与人员均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对于仪器操作人员,主要是对GNSS接收机进行有效管理,而记录工作人员则要对实际的操作细节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详细地记录,作为导航员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测量地点选择的合理性。
2.3应用实践研究
第一,RTK碎部测量以及放样。
对于RTK技术而言,主要是对两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进行处理的一种差分方式。在RTK系统中,移动站和基准站属于不可替代的组成,而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基准站所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并且根据基准站所提供的差分信息用户,即可对用户位置坐标进行解算。在实践过程中,RTK技术通常在地籍图测绘、地形图和平面施工放样等领域应用。将GNSS-RTK测量技术应用于碎部测量工作中,无需构建图根控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第二,测量像控点。
像控点的测量在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也会影响土地测量工作的质量。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手段要布设大量的导线,进而达到测量平高点的目标。依托RTK技术开展测量工作期间,要求将基准站架设在被测定区域周边的高等级控制点位置,而流动站则能够直接对不同像控点的平面坐标以及高程展开测量。若架设像控点存在较大难度,应借助间接形式完成测量工作。较之于传统的测绘方法,GNSS-RTK测量技术并不需要逐级对控制点进行布设,而且与静态GNSS测量相比,该测量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测量的时间明显缩短,测量的效率也显著提高。
第三,GNSS监测变形。
变形监测主要涵括了水库大坝、桥梁与建筑土地地基位移和沉降的监测内容。其中,最基础的监测技术就是水准测量,可对地基沉降的具体状况进行监测。在监测地基位移以及整体倾斜程度的时候,则要依托三角测量手段。对GNSS测量技术进行选择,用来监测地基的水平位移状况,可使得实际的测量精准度明显提高,可在-2mm~2mm范围内,而在测量高程方面,精准度可处于-10mm~+10mm之间。所以说,在开展变形监测的过程中GNSS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土地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近年来,通过对GNSS测绘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测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目标。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测绘工作当中。与此同时,深入探讨并分析GNSS测绘技术的相关内容,以进一步推动土地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彦凯,范树永.GNS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5):243.
[2]?李彦凯,范树永.GNS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经营者,2019,33(9):134-135.
[3]?郑二龙.GNS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