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恒斌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67
摘要: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工程的勘察特点与需求等,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利用合理的方式全面开展地基处理工作,保证地基处理工作满足项目总体工作要求。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前言
为了使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作业得以高效开展,则需要对这方面处理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1)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考虑,有利于满足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为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提供支持;(2)注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可为相应的工程质量状况改善提供支持,逐渐提升现代工程在实践中的安全建设水平;(3)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使威胁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得到及时处理,并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应用价值,有效应对工程建设中地基方面的水文地质、岩土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与地基性能优化的目的。
1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
1.1天然地基均匀性带来的影响
查明地质条件是地基处理较为重要的前期工作,因为后续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执行,对整体地基处理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在天然地基处理过程中,受到均匀性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某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初期,未能针对沉降、变形以及起伏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导致在后期地基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问题,且该工程的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未能全面分析地质条件特点,没有进行合理的管控与协调,导致地基的持力层不符合要求。其次,未能正确的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特点,没有认真的计算与分析项目实际状况,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不准确,难以更好的揭示深层地质特点,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效果。
1.2地基稳定性问题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不均匀地基稳定性对其会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方式,针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保证提供准确的勘察资料,作为地基处理的依据。然而,目前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未能按地基处理要求查明地基稳定性,在承载力验算的过程中,未能合理的对其进行处理,严重影响整体工作效果。与此同时,在地基稳定性方面,未能创建科学化的管控模式,缺乏可行性的处理依据。
1.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地基处理工作相互脱节
目前很多勘察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树立正确观念,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地基处理设计经历,难以将岩土工程勘察环节与地基处理环节有机整合,出现相互脱节的问题,在脱节之后会出现勘察资源浪费的现象,设计、施工效率降低,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效果。
1.4地基处理中的环境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中,设计方在地基设计方面未能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没有全面分析复杂地形特点与气候特点,分析工作缺乏准确性,尤其在环境因素方面,未能进行合理的调查,导致地基处理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结合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技术,进行如下分析:
2.1粉喷桩技术
在地基处理实践中,采用粉喷桩技术,通过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形成了新型粉喷桩技术。技术应用时,采取梅花形布设方式,或者方形布设方式,经过对机械设备以及工艺的优化,能够减少水泥使用量,或者提高桩间距,进而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应用流程如下:
(1)定位。在进行定位时,适当移动桩机,把钻头精准对准桩位。
(2)下钻。完成上述工作后,启动内钻杆钻头,再启动外钻杆钻头。完成钻头启动后,再启动加压装置,利用链条同时给内钻杆和外钻杆进行加压,按照切土、入土以及搅拌的流程作业。最后,进行喷灰和搅拌。当钻进地表下50cm 或者达到停灰面时,启动喷粉装置,在内钻头入土后,进行喷灰作业,搅拌压灰。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停止喷灰作业,启动送气阀,转换钻头和加压装置的方向,使用链条把钻头提起,达到设计要求后,完成单根粉喷桩的制作。
2.2CFG 桩地基处理法
从技术的形成角度来说,其基于沉管碎石桩处理法,形成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在具体应用中,其工作流程和沉管碎石桩类似,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搅拌工序。就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性能角度来说,集合了刚性混凝土柱以及柔性混凝土柱的优势,所以强度相对较低,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桩体之间的承载力,转移到深地基中,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从技术应用效果来说,经过处理后的地基,其比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更高,具有成本低和工艺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粉土地基和砂土地基等的处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
2.3振动压实处理法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多采用振动压实处理法。在对大面积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使用此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处理效果,尤其是松散填土。在作业中,采用振动压实地基处理方法,利用填土地基密地小和透水性好等特点,采取振动压实的方法,使得土体能够更加紧密,增强填土地基的强度,减少土体沉降变形。在实际应用中,振动压实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比如道路工程地基处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4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主要是针对软弱土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土层:淤泥质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暗沟。在进行地基处理时,一般先将表面的软弱土层挖去,换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石等,从而消除或减小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沉降,并满足经济技术的合理性。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确定需要换土地层的范围,以免垫层受到不均匀压力而被挤出土体,而且还要减轻应力扩散的程度。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会对土体造成扰动甚至改变周围地层的应力状态,所以需要进行现场监测和检验。
2.5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主要用于软黏土地基,通过构造措施如修建排水体来减少孔隙水的含量,以此加快软黏土的固结。另外,为了确保土体能够充分地排水固结,往往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水体,主要分为以下三种;a.普通砂井: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排水性,但是需要的工期较长且成本较高;b.袋装砂井:渗透性很大程度上跟所装砂料有关,且难以深入较厚土层,但是更为经济;c.塑料排水带:排水性较好,且可以批量生产应用,便于施工。
2.6采用合理支护
当地基所处地层的力学性能较差且难以人工进行改善或者所需成本较高时,可以对其施加支护来保证其承载力。通常而言,支护设置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弹性模量,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限制过大的变形。同时,钢混构件的造价低廉,其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整个结构的耐久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完全和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对地基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求地基土能够承受复杂多样的荷载类型和较高的应力,还要求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和沉降。就算是天然的良性土地基,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所以,几乎对于所有的工程问题,特别是岩土工程的相关问题,都必须对地基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许传遒.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21.
[2]倪昌进,郭鹏飞,李万鹏.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研究[J].居舍,2018(12):5.
[3]何小红.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7,8(21):100-101.
[4]戴建春.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