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黑龙江大庆 166200
摘要:工作建设属于一类较为系统的工程,涉及的施工内容较多,需要由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才能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公路建设管理系统。在公路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极易受到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前对于施工地点的各类情况因素有足够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公路建设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在进行地理环境信息方面的收集时,会较多的运用到GIS技术,本文就对于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切实强化公路建设管理水平贡献着力量。
关键词:GIS技术;公路建设管理;应用研究
一、引言
当前阶段,GIS技术已经获得了人们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能够通过据整合与分析、中间条件分析等方式对于公路建设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区域条件的进行协调,而为公路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因此,寻求有效的方式将GIS技术能用于公路建设管理当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下文中,我们就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二、GIS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GIS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指将数据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使工作人员能够借助图形获取到更多有利的信息内容,在对于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系统工程等有价值的理论发掘地理数据中可利用的信息,为公路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GIS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监测、信息处理、空间分析、图形显示等多重功能。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的多个环节当中,都能够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举例来说,首先,在公路地图中GIS技术这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GIS技术目前被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公路地图制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弥补传统人工制图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在GIS技术引导之下,相关信息能够得以更加全面、直观的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同时可以实现信息的分类和有序管理,调节地图的大小,更为灵活的满足管理人员的需求。同时,GIS技术还能为专项考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其二,GIS技术在公路统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以往各类数据普遍存储于数据库当中,当工作人员有应用需求时,就可以随时进行调取应用。大部分的信息都以文字为载体而呈现,不仅看起来较为复杂、凌乱,而且直观性普遍较差,GIS技术能够将文字与地图进行有机结合,打造更加清晰、完备的地图数据系统,便于工作人员随时使用。其三,GIS技术在应用于公路规划中时能够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步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获得了同步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各类基础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此时就需要借助GIS技术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获取更为全面的地理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于公路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规划,选择更为有利的规划路线。与此同时,GIS技术在公路维护与检修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以往此类工作的开展,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更多的运用自身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但却极其容易受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干扰和影响,GIS技术出现则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其四,GIS技术适宜被应用于公路设计的过程当中。GIS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许多建筑单位在进行规划和设计过程当中的常用工具,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规划路线,并大致计算出公路施工所需要的各类材料的数量以及工作开展的难度。最后,GIS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公路运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在公路竣工之后,能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GIS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区段公路的灵活管理,减轻相关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压力。
三、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应当合理的选择系统开发平台。在进行平台的选取时,应当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软件平台应当能够充分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其二,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应当得以保障;其三,在满足前两点需求的前提之下,可以考虑软件的性价比问题。目前,市场上供我们选择的GIS技术开发平台种类多样,但应用价值就各不相同,许多开发平台价格较高,但性能却较差,必然会对鱼技术的应用造成影响。建议在选择开发平台时,也能够更多的考虑到后续二次开发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二,做好数据库的设计工作。GIS系统能够将与公路建设相关的图形信息和数据信息有及整合在一起,形成应用价值较为突出的一类系统,在系统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数据库当中所存储的信息作为支持。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时运用到多种多样的设计理念,除去空间数据库之外,属性数据库也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其三,落实数据组织工作。数据库当中的数据想要可以充分利用,就应当更多的借助数据组织的支持,才能有效发掘数据库所具备的潜在价值。在进行信息数据的加工和处理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开展的具体需求生成电子地图,是进行数据的更新之后,协调好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关系。
其四,充分运用GIS技术的基础功能。GIS技术具备这几个最基础的功能,其一是仿真可视化,其二是信息的调取查询,其三是数据的编辑应用。在开展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仿真可视化功能能够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所收集到的地理区域信息转化成为形态数据,为后续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而通过借助信息调取功能则能够随时获取所需信息,为施工工作的开展奠定信息基础。数据的编辑应用功能则能够满足随时更新信息、更改信息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GIS技术在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由于公路建设的复杂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开展公路建设时,需要更多的借助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灵活的运用GIS技术能够为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从而便于相关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调整施工计划,完善施工方法。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具体对于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GIS技术的用领域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应用方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化技术,做出更为正确的决策,更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加快施工效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映雪, 黄利芒. 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04, 17(001):90-93.
[2]郇 宇. 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 000(012):107.
[3]沈吉, 崔彩云, 王建平. GI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 2005.
[4]李家峰. GIS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应用探讨[J]. 科技展望, 2017, 027(012):165.
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基层裂缝防治措施
陈小伟
宝鸡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水稳基层不仅稳定性强,而且抗冻裂性能优,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在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水稳基层裂缝的类型,指出施工裂缝防治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措施,希望能为水稳基层裂缝防治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稳定基层;裂缝;防治措施
1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类型
1.1干缩裂缝
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加快,混合料水分会不断减少,水稳基层体积会发生收缩和变形,进而导致干缩裂缝产生。此外,水稳基层施工所需材料众多,主要包括水泥、粗细级配集料等,同时还要严格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要求进行拌和施工。
而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拌和过程中,混合料会消耗许多水分。
1.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成因是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合理,内部与外部温差较大所引起的。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对温度的控制,未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夏季高温施工时,未对粗集料进行洒水湿润。混合料摊铺和碾压施工中,未按要求开展施工,忽视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混合料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进而产生温度裂缝。
1.3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也是常见的裂缝类型之一。部分施工单位在水稳基层工程建设中,未充分认识加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未认真遵循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混合料含水量不合格,未严格按要求开展摊铺和碾压施工,影响水稳基层施工质量。
2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出现裂缝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稳基层裂缝防治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因此应严格落实裂缝防治措施,提升工程质量,目前施工中造成水稳基层出现裂缝的原因如下。
2.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为提升水稳基层施工效果,实现对裂缝的有效预防,首先应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忽视与供应商联系,没有详细了解供应商基本情况。所采购的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再加上忽视试验检测,未能准确获取施工材料各项指标,甚至使用不合格材料开展水稳基层施工,影响水稳基层工程质量,也容易导致裂缝发生。
2.2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
制定健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强水稳基层每道工序管理,预防裂缝产生,让工程施工取得更好效果。但部分施工单位不注重施工过程管理,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在水稳基层施工中出现裂缝,对工程运行和作用的发挥也产生不利影响。
2.3质量检测被忽视
为预防裂缝产生,确保水稳基层施工效果,施工任务完成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是必要的。通过质量检测,能详细了解水稳基层施工具体情况,实现对质量缺陷的有效预防,提升工程建设效果。但一些施工单位在水稳基层施工任务完成后,没有严格按要求开展质量检测,对水稳基层施工质量状况缺乏详细、客观和全面了解,也难以及时修复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而影响水稳基层施工整体效果,制约工程质量提升。
3水稳基层施工控制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明确水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流程,增强质量控制意识,预防裂缝产生。安排施工材料入场,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做好防潮防水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入场,租赁或采购综合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检查和调试工作,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正常。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稳基层施工质量。
3.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加强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学习,把握设计技术要点,提高配合比设计水平。要增强质量控制意识,认真进行试验研究,合理确定各种材料添加量,保证混合料综合性能良好。要严格控制混合料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施工。如果含水量过大,需要采取晾晒措施。如果含水量过小,要适当洒水湿润。从而保证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保障碾压施工效果,提高水稳基层施工质量,防止裂缝产生。
3.3做好混合料拌和与运输工作
根据水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合理添加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等原材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此外在原材料添加过程中,要用电子秤对原材料称重,确保原材料添加质量准确。然后按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混合料拌和施工。水稳基层混合料拌和生产之前,要提前备料并分析集料含水量。拌和前调试拌和设备,促进拌和设备最佳性能得以发挥。正式拌和前进行试验和试拌,抽检混合料是否满足要求,并合理调整混合料含水量,保证配合比设计满足要求。混合料拌和完成后用自卸车辆将其运往施工现场,合理控制运输距离,用篷布覆盖自卸车辆,防止温度降低过快,确保混合料综合性能良好。
3.4按要求进行混合料摊铺施工
做好混合料摊铺工作,摊铺需要连续、均匀、缓慢进行,并安排专业人员施工,确保摊铺效果。松铺厚度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并且加强厚度测量和研究分析工作,实现对每层松铺厚度的严格控制。按工程特点采用半幅和全幅摊铺,对每层厚度合理控制,提升混合料施工效果,保证水稳基层建设质量。
3.5确保碾压施工质量
混合料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施工,一般选用大吨位压路机开展碾压施工,从而保障压实度。做好初压、复压和终压质量控制工作,速度在1.5~3.5km/h之间。先对边缘部位的混合料进行碾压,再进行中间部位碾压施工。在碾压完成后,要进行工程质量检测,保障压实度合格。
3.6加强养护管理
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不仅要加强原材料及施工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养护管理。将水稳基层碾压成型,水泥面达到稳定状态时,需要适时对其洒水,并且要多次、大面积进行洒水作业。结合路面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需求进行洒水,夏季高温时期应当增加洒水次数,避免因缺水而出现裂缝的现象发生。夏季施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稳基层内外部的温度差异,冬季施工,则可用薄膜盖住公路基层表面,防止热胀冷缩,出现裂缝。还要注意,公路施工完成后必须达到一定的稳固程度,符合承载标准,才能允许通车,以免在公路基层承载力不足时负载过重而产生裂缝。对公路基层的养护管理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科学的养护手段,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防治水稳基层裂缝,提升公路质量。
3.7及时处理裂缝
施工单位要加强巡视和检查,发现裂缝要及时修复,从而确保结构稳固可靠。可采用密封胶封缝的修复方法,将密封胶灌入裂缝之中,胶体会很快渗入裂缝两侧的混合料中并融合在一起。等密封胶冷却之后,可有效封闭水稳基层裂缝,实现对裂缝的修补。还可以在裂缝处灌入沥青胶,铺设土工格栅,对出现的裂缝立即处理。如果裂缝宽度和长度较小,可在水稳基层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前先在基层表面铺洒粘层油,铺设完成后进行碾压施工,并禁止车辆在土工格栅表面行走。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前,有必要洒布一层黏层油,洒布0.5~0.6kg/m2。从而实现对裂缝的及时修复,使水稳基层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语
水稳基层裂缝防治是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作为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学习,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把握施工技术要点,从而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对裂缝的有效预防,确保水稳基层的承载力和施工质量,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也为车辆安全顺利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石爱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 2019(24):16-17.
[2]张晓晶.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门窗,2019 (13):56.
[3]王松山.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