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亚林
身份证:13012819900802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工程数量快速提升,并且人们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不仅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性,还要保证越来越快的行车的速度,这个就给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并且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路面施工,路面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近几年来,具有强度高、行车噪音低、行车舒适、施工周期较短等优点的沥青路面,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其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沥青路面也出现了一些弊端,随着车流量、车载的不断增加和车速的快速提高,很多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路面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确保路面质量。
1 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在公路工程施工开展之前,要确定材料来源并做好材料进场控制工作。首先,要从经济适用的角度,结合质量和成本综合考虑选择供货商,通常的选择是规模较大的沥青厂和正规石料厂商。其次,从源头上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沥青、矿粉、石屑、砂以及石料等相关材料的进场检查,确保相关材料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减少质量隐患。最后,材料进行施工现场后,还需要复审。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专业的监管人员除了要对材料质检报告、数量、日期和厂商提供的产品信息进行检查复审外,还要根据一定的技术指标对每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保证验收合格后才能放入施工现场进行使用。(2)加强机械设备方面的检查。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所用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运输设备、搅拌设备、洒油车、压路机、撒料设备和摊铺机等有关设备,要进行全方位仔细的功能检查,以确定机械配件及附属设备齐全,确保在施工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可以稳定运行,发挥作用。除了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查,还要做好调试和养护工作,避免不间断作业,防止出现故障,降低施工效率,影响施工进度,增加预算成本。
1.2 混合料的配合比技术
沥青混合料在投入使用之前,要进行试拌试铺的试验,确定搅拌时间、搅拌温度、矿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拌合机的施工工艺。同时还应该将沥青的使用量调整到最佳点,通常的做法是,对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压实性进行验证,通过调整配合比来确定。在混合料搅拌过程中,如果有待料和溢料出现,就说明冷料仓供料比配合有问题,要根据待料及溢料集料粒径及时调整冷料仓转速,使冷料仓的供料比达到平衡。拌和机在调适完毕后,要采用马歇尔和抽屉试验进行取样检查,将取样实验结果和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检查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与马歇尔的设计是否保持一致。此外,还要通过钻孔取芯试验,分析出压实度及压实的孔隙率,对混合料压实的效果进行检验。
1.3 摊铺和碾压施工技术
在路面施工中,要依据搅拌机的产量、摊铺的宽度、压实的厚度施工具体情况来确定摊铺机的运行速度,通常预先设定的行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6米,路面施工要均匀、缓慢,尽量一次摊铺,不能随意改变摊铺的行进速度。但摊铺完成后,缺陷较多不易弥补时,要铲平重铺,摊铺钢筋直径要控制在6毫米以下,在每5米左右的间距设置钢丝支架,同时确保足够的拉力值。碾压是路面施工中最为主要的施工环节和最后的施工步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确保碾压质量,就需要增加压路机压实功能,正确掌握碾压的次数和碾压的速度。
当碾压速度较快时,碾压次数要适当增加,这样才能保证碾压效率和碾压质量;当碾压速度过慢时,会在压实及摊铺间产生孔隙,对压实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施工质量。所以,为确保沥青辗压质量,合理的碾压速度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碾压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4千米左右,如果是轮胎压路机,碾压速度要控制在每小时5千米左右。通常在沥青路面的辗压过程里,会出现重复辗压、漏压、辗压不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对辗压区段的初压、复压及终压等进行标注,防止重压及漏压现象发生;在辗压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排压方式成为流水作业,使碾压环节紧凑;同时,还要重视辗压车道变换问题,在已辗压路段要在压路机完全静止的情况下进行变道,变道过程中方向变换要缓慢,防止已经压时的沥青路面被破坏。
2 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沥青的含量的控制
沥青含量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沥青含量比较少,不仅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变差,而且路面的孔隙率增大导致沥青膜变薄,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就会加速沥青路面的老化。判断沥青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可以从混合料的颜色、形态以及运动状态来判定:如果混合料颜色黑亮并呈圆锥形,在摊铺机中蠕动缓慢,就说明沥青的含量符合标准;如果混合料颜色过于黑亮,在摊铺机上较为平坦,蠕动速度较快,就说明沥青含量过多;如果混合料颜色较暗,偏褐色,部分粗骨料未被包裹,在摊铺机中没有蠕动运动,就说明沥青含量偏少。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要正确把控沥青含量,就要及时掌握沥青含量的变化情况。
2.2 关于温度质量的控制
对于温度的把控,可以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的颜色来判定,同时还要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外在环境来进行。当摊铺和碾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适中时,通常会产生蓝色的蒸汽;如果沥青混合料产生的气体为黄色时,说明混合材料温度偏高;如果沥青混合料没产生任何气体,证明混合材料的温度偏低。路面施工时,要在两个施工环节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加以检测,一是料车抵达之前,二是摊铺机到达施工现场之后。此外,要注意检测的时间,如果安排在早晨进行温度检测,由于此时的沥青路面的表面气温偏低,所以,如果发现被检测的混合料温度也较低的话,在碾压机在进行第一次碾压时就要检测温度。在对路面铺层进行的温度检测时,注意要将温度计感应头插入没有压实的面层里,同时压实感应头的周围面层,以减少检测的误差范围。
2.3 控制材料的质量
沥青路面的主要材料是沥青,通过合理的配比,形成沥青混合料,在其投入施工前,必须对混合材料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达到施工质量的要求。控制混合料的质量主要是科学的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包括许多参数,在众多的参数里,最重要的就是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的温度会对其后的到场温度、摊铺温度等造成直接的影响,而造成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产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有出场温度的设定值和集料的干湿度等。要掌握好混合料的质量,就要保证混合料的取样均匀,对温度的设定要保持恒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2.4 控制摊铺的质量
摊铺的质量控制,就是要在摊铺过程中,保证摊铺的平整性,避免出现厚度不统一、有裂纹等病害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摊铺机的操作和调整。(2)加强对路面基层的摊铺质量的控制。(3)加强对沥青混合料性质的控制。(4)加强对碾压速度和次数的控制。(5)控制碾压温度。
3 结语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公路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由于具体施工环境和气候的不同,施工技术条件和人员的素质的差异,造成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存在差异性。因此,加强对混合料的控制及管理,规范施工技术要求、方法,完善施工工艺,才能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