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伟枫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材料的膨胀程度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建筑中严重的裂缝现象。后浇带技术通过收缩和膨胀的原理对建筑的裂缝进行修复,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就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建筑后浇带技术原理
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的原理是释放建筑体的综合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应做好应力的抵抗,通过科学、合理的导泄能够有效疏散多余的应力,同时对外来的应力有很大的抵抗作用。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把整个建筑体系看作一个整体结构。然而,在实际建筑施工中要考虑更多的个体结构连接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早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体系和个别单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做好内部结构之间压力的核算,进而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建筑结构出现收缩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在混凝土相关建筑施工中,通过使用这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混凝土建筑受温度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混凝土相关结构建成之前一定要预留有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在后期可以对这个区域进行后浇筑,从而降低裂缝对相关建筑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减少沉降差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高层建筑主体连接低层裙楼,就要结合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地基形式、上层结构条件等确定是使用永久变形缝还是使用后浇带技术施工。当发现地基持力层厚度相对大、压缩性能较好、主体与裙楼高度差距较大时,也就意味着主体与裙楼沉降量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避免应用后浇带。相反,地基持力层土质良好,建筑主体基础为基岩、卵石层或将桩基础应用其中时,其沉降变形量也缩小,这时就可以将建筑主体和低层裙楼基础连接在一起,通过后浇带技术减少两者之间的沉降差。
2.2降低温度差带来的影响
通常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施工项目,在时间跨度很长的情况下,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缺点,易受温度的影响,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这对于建筑工程是有极大的危险性,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结束两个月之内。一旦因温差而产生温度裂缝时,就需要后浇带施工来弥补这种质量问题。后浇带施工将会对混凝土施工提供更加充足的空间,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差收缩影响,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3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3.1后浇带施工时对于施工位置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
首先对后浇带位置设置必须合理。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剪刀墙的部分设置后浇带,但是剪刀墙的其余部分需要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的有效设置可以防止剪刀墙承担的剪力过大以及弯矩过大造成的构建压力。后浇带施工位置适宜选择混凝土构件接受外力比较小的部分。其次,根据建筑结构特性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后浇带浇筑材料,其中,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水灰比较小的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所用砂石原材料级配合理,适量添加掺和剂、减水剂等添加剂进行混凝土拌制,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坍落度控制在5~7cm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要高于工程设计强度一个等级。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而形成建筑薄弱部分。
3.2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为了保证施工建筑有一个较好的整体性,在现代后浇带施工中需要对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进行严格的控制。关于建筑的整体性,对于不超过22层楼高的楼板以及基础,当其中存在有受力效应的钢筋时,不能够将其切割和断开,这也是对整个建筑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对于施工中所存在的大跨度的后浇带,这时就可将受力钢筋进行切割,之后就可在后浇带的浇筑过程中进行焊接联接处理,这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构建两头因为受到过大的力所导致的下垂和弯曲。这种情况下,应将后浇带的宽度控制在7m以内。
3.3选择合理的浇筑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在进行后浇带断面的选择时,应将后浇带断面设计成与混凝土断面保持一致的断面形式,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建筑结构避免因应力太过集中所导致的变形,同时也能够改善后浇带在浇筑以后所产生的直缝问题。此外,后浇带施工类型众多,不同的施工类型对浇筑时间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施工类型来确定相应的浇筑时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闭合施工在房建工程项目完成60d后进行,施工顺序由下层至上层,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房建工程的稳定性。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浇筑施工过程的温度进行控制,尽量不要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施工,从而减少热胀冷缩出现裂缝或者沉降一类的问题。
3.4后浇带技术的管控与配筋安置
底板后浇带留设:底板一般有防水要求,在后浇带两侧加止水板,留设后浇带时止水板下部用钢丝网作模板,上层可用木方隔挡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拆除木方。底板后浇带由于位置低,在留设到补浇的过程中最易受到污染,后浇带难清理干净,因此在施工垫层时提前预留几处低洼位置,便于在冲洗后浇带接缝时排除污水,楼板后浇带:为保证楼板底浇筑平整,后浇带底模与板底模同时支设,板底拆模时后浇带模板及支架保留,但梁底需留设清扫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后浇带质量控制的关键,除材料本身符合要求外,后浇带的清理至关重要,由于后浇带留置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被污染是必然,浇筑后浇带前应认真清理后浇带内残留的污水、杂质等物质,以保证浇筑质量,并且洒水保持后浇带表层的湿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模板的安装与拼接,。按照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其浇筑厚度。在浇筑垂直后浇带时,需要监控混凝土的振捣过程,应严格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分层厚度50~60cm。
3.5施工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以后,还要对混凝土进行一定时间的湿润养护,通过保养实现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应在7天以上,如果其中掺夹了外加剂那么养护时间就要控制在14天以上,在其周边也应安装临时维护栏杆,避免钢筋污染的同时也可以防止被人为践踏。在拆模阶段,一定要不留任何空白,也不要留下任何死角,并为其涂刷一层混凝土养护液,在封闭后浇带以前,要做好结构安全保护工作,这时模板的支撑结构就不能被拆除,在架设好临时支护以后保证后浇带周边不会有施工设备或其他施工材料存在。此外,在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处理工作中,无论是外墙还是底板都要做好后浇带防水工作,可以在后浇带内部加设钢板来组织水进入后浇带区域,通常情况下,钢板止水带其厚度应设定为3mm,将150mm留在已经浇筑后的混凝土中,还要露出150mm。为降低沉降差,应在底板后浇带中安装钢筋混凝土抗压板,并做外防水设置,以此来减少水渗透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施工中,相关设计施工人员应针对现场实际环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后浇带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充分保证后浇带质量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孙晓莉.工程技术研究.2019(09)
[2]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肖方广.绿色环保建材.2019(12)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姚磊.技术与市场.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