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永州市零陵区委党校 42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以超载为代表的行业顽疾,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安全,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公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公路的安全、通畅、绿色、环保运行是公路管理的一大难题。
文章分析了当前永州市双牌县作为县域代表,在货车超载治理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通过加大依法严管的力度、多部门开展联合治超行动、建立源头治超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维护道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并进一步规范车辆超载超限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公路运输;超载超限;治理路径
一、双牌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的基本情况
该县公路部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要求,坚持依法严管、标本兼治,以源头治超监管和路面巡查管控为重点,扎实开展治超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路面检测货运车辆10516 台次,处理处罚超限超载车辆共201台次(其中双红治超站查处5台,流动联合治超查处12台,查处闯关56台,交警查处128台),交警罚款 41200元,收取公路赔补偿费 46000元,卸载4510.68 吨,交警计扣分128人408分,查处超载车闯关处罚14.58万元,查处并切割非法改拼装车28台次,处罚 1台,罚款5000元,对市治超督办的超限超载现象严重的4个源头企业进行了整改和处罚,罚款共9.5万元,该县站点超限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超限超载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运输市场健康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县长亲自调度治超工作。分管副县长、治超办主任每月多次组织召开治超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讨论解决治超工作中的难题、措施,研究解决办法。
2、实行治超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强化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3、强化经费保障,治超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治超罚没款全额返还治超经费,实行足额拨付、专款专用,确保了治超工作顺利开展。为推进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该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经费保障,制定了时间表、任务图,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目前,该县公安交警、公路路政密切配合,对农村公路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查处,宣传部门加强宣传,电力、土地等部门为安装警示灯和限高限宽墩提供便利,形成了农村公路治超齐抓共管的局面。下阶段,该县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治超,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尽管该县治超工作成效明显,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货车超限治理存在的问题
1、源头管控仍需要加强。当前来看,固定治超站、人海战术显然不行,必须进行科技治超和非现场执法,进行源头管控。但目前在源头管控这方面,该县做的还是不够。
2、乡镇、村治超人员力量需要加强。随着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一部分车辆将分流到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因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手段,给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带来非常大的治超压力。
3、部门联合执法仍需加强。治超源头治理的牵头部门不明确。一方面交通没有源头治理的执法权,另一方面公安认为按照治超领导小组的发文,源头治理应该是交通牵头。
治理超载不能“踢皮球”,而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把依法属于本部门的职责履行到位。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治超合力,铲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
4、监管不足、执法不严也是大货车超限超载的重要原因。地方查处货车超载时往往采取以罚代管、罚款即放行的措施,在没有造成严重交通事故时,对于超载大货车驾驶人的惩处仅仅停留在“钱面”之上,且数额不大。当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时,必然会刺激超限超载的横行。
三、公路运输治超的对策研究
1、区域、部门联动抓治超。按照“行业管源头、乡镇管辖区、路面管稽查”的机制,各部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对源头监管、路面整治两个重点环节的综合治理措施,坚持重点治理和长效治理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联合整治行动,使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区域部门联动,与临近县区继续开展联合整治,加强与高速路政、交警的联合执法,确保治超全覆盖无死角。
2、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一是加大源头监管力度。认真开展源头企业清理排查工作,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加大对所辖区域的流动巡查,特别是偏远道路和边远地区,采取定点和流动、白天和晚上相结合的方式流动巡查,严厉打击夜间偷运、避站绕行等逃避检查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三是加强源头企业的“五有”管理,做到企业源头监管人员到位、巡查到位、企业治超制度到位,有效遏制源头企业超限超载现象。
3、进一步加强科技治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技治超建设和非现场执法工作,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上级公路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减少路面执法矛盾,逐步实现治超全覆盖。
4、强化宣传教育。一是在检查登记车辆信息的同时,对货车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提示货车驾驶员要遵章守法、驾驶合格安全车辆、远离驾驶陋习。二是结合当地治超整治行动和路政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各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乡镇、县直各治超责任单位在辖区干支线沿线,在城区、集镇、村庄等醒目位置,在园区、工厂、运输企业、货物装载点、过磅点、起运点等重要场所设立宣传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
5、强化培训监督。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级治超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确保准确执法、文明执法、安全执法。二是县级治超办会同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对各治超成员单位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追责,同时将督查考核情况计入治超绩效考核,确保治超工作成效。
6、联勤联动处置到位。严格落实入口“货车必检、超限禁入”管控措施,做好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相关信息数据报送工作。同时加强与路政、交警等部门的联勤联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遇到突发事件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并协同相关部门及时、高效处置,建立齐抓共管、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共同维护好入口称重检测秩序。
结语
车辆治超工作任重道远,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要不断的去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效治理,双牌县的超限超载货车数量大大减少。只有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法律宣传,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经济秩序,让司机主动拒绝超限超载,主动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道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海.公路运输超载问题治理建议[J].交通世界,2018(33):172-173.
[2]吴 华.道 路 超 限 超 载 运 输 治 理 对 策[J].时 代 汽车,2018(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