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道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廖阳
[导读] 摘要:滑坡的产生主要由于外在因素造成边坡稳定性不足。
        身份证号:45242119810424XXXX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滑坡的产生主要由于外在因素造成边坡稳定性不足。若发生滑坡即会造成严重交通线阻塞甚至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边坡工程的重点,滑坡治理需要在采取具体治理措施前对滑坡的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最终减轻地质灾害,防治不必要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必须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基于探析道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道路建设;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推广,道路工程建设更加重视施工质量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兼顾。特别是山区道路,本身生态环境较脆弱,一旦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无法及时治理,除了会加剧生态破坏外,还会对周边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危害。在道路建设中,必须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作为核心任务来对待。施工单位应当提前做好道路沿线的地质调查,设计科学的方案,在建设中做好边坡防护,最大程度上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也要积极治理,尽快恢复生态原貌。
        1高速公路边坡的养护管理研究
        近年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大量采挖活动,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对土壤和植被自然形态产生了剧烈扰动和破坏,加上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监管措施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大量工程开挖和人工降雨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在复杂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破坏生态和植被,留下了大量的裸露边坡,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高速公路边坡在施工结束后,各个构件还不稳定,混凝土还在加固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以及高速公路边坡各个构件的稳定,需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边坡的安全性。包括边坡的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清理,沟底损坏的修复,使得边坡的隐患降到最低。根据实践经验,植物的叶子、落叶均可以防止降雨对高速公路边坡的侵蚀。对此,要对边坡进行一系列的养护措施:(1)完善养护制度,对其养护条件进行监督;(2)建立相应的养护管理台账,并且确保时刻有人进行执行;(3)重视日常维护保养;(4)在路基、路面、等施工区域,种植一定的植物来增加其防风固沙的能力,并且保持土壤的完整性,防止降雨对高速公路边坡的侵蚀;(5)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边坡如果长期处于水的侵蚀作用下,水会降低边坡的强度,导致高边坡稳定性降低,因此要经常查水、定期清理、疏通边坡排水系统。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问题是威胁高速公路安全的一大隐患,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共同对边坡进行养护以及对高速公路路基进行灾害治理,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
        2影响水土流失量控制的因素
        2.1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需要加大国家道路施工建设力度,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国各地道路畅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村”。因此,近年来,对于城市周边乡村以及生态区的工程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道路施工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同于城市道路的修建,山区道路大多地势险恶、地质条件结构复杂。倘若在此施工背景之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未对环境危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毕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施工团队在对某地段进行施工时,对周围的植被或树木进行任意的砍伐和破坏,会导致四周土体因为外界作用力而发生水土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局部泥石流。因此,在开展道路施工项目工作的前期,需要结合实际工程位置,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进行系统的施工方案设计与编制。
        2.2内在因素分析
        边坡的岩土体特性直接决定了边坡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边坡根据坡体的岩土体类别可划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对土质边坡而言,砂性土由于粘聚力小,极易发生流沙滑坡,粘聚力大的黏性土则不容易形成连续滑动面;就岩质边坡而言,根据掩饰的产状可分为顺层岩质边坡和反倾岩质边坡。在岩石本身强度低或较破碎的情况下,滑坡形成的滑动面往往沿岩石中最为薄弱的界面开展,相较逆层岩质边坡,顺层岩质边坡更容易产生滑带。

另一方面,地质构造也会对边坡产生极大影响,断层、是否处于地震构造带、岩体风化程度等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风化的开展,使得岩石在表层逐渐形成节理裂隙,以裂隙为渗水通道,会进一步增加边坡发生滑坡的风险。地下水也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水会直接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岩土体抗剪能力。随着地下水位变化,边坡的剪切力和法向力也会随时产生变化。相应软弱滑裂面也会变化。
        2.3未制定水土流失量控制方案
        根据相关部门颁布的相关道路施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规范指示,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道路类型进行道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与编制。但是,纵观国内道路施工体系,由于相关建设部门对工程现场水土保持工作监督力度的缺失,导致许多企业为节省项目施工时间和投资成本,并没有制定合适的道路施工水土保持方案,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
        3相关措施
        3.1重视事后治理,忽视事前预防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施工单位的重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单位还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对已经发生的生态破坏进行治理,而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这种管理理念带来的弊端十分明显:(1)在成本投入上,水土流失的事后处理要远远超出事前预防。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环境破坏负责。后期治理时,除了要恢复道路边坡原有的生态面貌外,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处理水土流失带来的其他附带影响。(2)水土流失易,生态恢复难。
        3.2加强施工及监测要点
        路堑施工宜避开雨季,做好坡面排水及防护。路堑开挖采用全断面逆作法,施工时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采取支护措施,按设计逐层进行,开挖后及时实施坡面防护施工或采取封闭措施,做好施工期间排水,防止边坡失稳坍塌。推荐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最后预留部分岩层进行人工或机械修整。弃土堆一般不应堆积在边坡坡顶,临时堆积时不得超过3m,堆土距边坡坡顶不小于5m。道路下方需同步实施市政管线,路堑开挖和爆破应结合各类管线的埋设要求一次完成,以缩短工期。
        3.3治理方式单一化,治理效果不理想
        在道路建设中,水土流失成因复杂,直接原因是工程建设中植被破坏、岩石爆破等造成原有的植被受到破坏;间接原因与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气候环境有关。但是调查发现,大多数施工单位采取的治理措施较为单一,主要是在道路边坡位置培植草皮、树木,但忽视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那些环境脆弱、土壤贫瘠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难度较大,即便是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以往的边坡防护主要采用骨架防护、护面墙、锚喷结合的方法,虽然能起到边坡防护的作用,但圬工防护存在景观效果差,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人们在防护设计时注重环保,对边坡进行植绿设计。
        参考文献
        [1]林光钊.市政道路路基边坡防护及加固措施研究[J].广东建材,2019,35(12):63-65+74.
        [2]陈碧芳.不良地质市政道路高边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89-90.
        [3]孙可君.道路高边坡治理的设计及稳定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0):219-220.
        [4]李龙江.道路工程挖方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交通世界,2019(30):80-81.
        [5]黎思云,莫申国.道路边坡防护中主要措施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19):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