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 山东省 262716
摘要:许多城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工业发展,却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雾霾、水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制氧、涵养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提高造林效果,要加强林业育苗技术、森林造林技术研究,科学育苗、科学移栽,提高苗木成活率。
关键词:林业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探析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林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选择合理的育苗技术和种植方式,这直接关系到林木的成活率,也关系到现代林业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是为现代造林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当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态建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话题。在目前的苗木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苗木数量,同时也能扩大苗木规模,实现林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必要性及原则
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过程同企业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为后续造林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中,造林管理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机协调,以保证各部门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最大价值。项目绿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管理。要根据林业工程的需要和林业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因此,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还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提高造林质量,促进我国造林工作的发展。此外,在实施林业项目管理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管理规则,相关人员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按照相关原则开展相应的工作。林业经营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管理好苗木生产和种植任务。二要抓好生产工人的任务安排和育苗管理。三是要做好各类苗木的种植和物资运输管理。第四,对项目相关的项目数据进行管理。只有将项目的相关计划和数据纳入其中,做好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工程造林管理的发展。
2林业工程的培育技术
2.1林业工程的土壤选择管理
开展林业工程技术管理,必须加强森林土壤的选择。土壤是保证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检查土壤的地下水位,判断是否符合生长要求,有适合苗木生长的排水条件,还要检查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养分不足,幼苗无法补充全部营养,这将影响其成活,以保证幼苗能在优质土壤中生存,对幼苗生长有特殊要求的,应考虑施肥或土壤改造。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苗木生长环境。除了土壤,还要加强对水、光、温等方面的管理。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可靠的保障。对于具有特殊树种的林业工程苗木,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和肥料品种,加强外部环境的技术指导,也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
2.2树木的种子技术管理
种子质量状况直接决定着林业的生长状况,这就要求在植树造林中加强种子管理。因此,要慎重选择技术选择和相关种子,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母树作为选种目标,精心选择优质树种。可以从种子外观和母树性状入手,保证工程育苗质量的完整性。选种结束后,要认真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种子催芽的管理工作。种子经清洗、筛选、消毒后,能为种子提供良好的催芽环境,使种子萌发。
2.3种子的种植技术管理
播种技术应从播种季节、温度控制和水分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严格把握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和播种季节进行调整,准确把握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实时监测和天气预报,按照要求准确安排播种时间,为提高成活率打下基础。合理控制播种温度,保证种子生长在适宜的温度下,根据当地气温和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应对措施,常见的有覆盖和灌溉方法,从而保证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可选用有机肥处理低温。发酵过程中释放一定的温度可以保证幼苗的生长。应对极端特殊天气,要控制好播种水分,遇连续高温天气,要及时浇灌补水。
2.4采取合理的施肥技术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有一定差异。施肥时,栽培人员要特别注意施肥的频率和数量,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动态调整施肥频率。(1)结合苗木基本情况,进行了定向施肥。(2)为了避免肥料的浪费,提高围垦肥的利用率,采用了围垦肥的发酵处理,并将围垦肥均匀地撒在土壤上。(3)实时观察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科学判断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缺肥情况,特别是在苗木生长旺盛阶段,要积极做好追肥工作,确保及时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5落实苗木管理技术
苗木生长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苗木生产处于良好状态。栽培人员要认真分析苗木生长情况,全面实施苗木技术管理,及时防治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病害和自然灾害。苗木生长出现营养不良时,要及时补肥,定期浇灌苗木,并加强日常检查管理,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3林业营造林技术中的问题分析
3.1营林欠缺可操作性
由于传统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和观念的影响,森林经营也会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虽然也可以结合实际种植面积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但设计往往呈现出程序性,不够灵活,甚至没有可操作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林业部门指导和监督不力,难以调动林业部门开展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实现林业造林技术的优化和提高,必须重视运行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2没有重视整地工作
不仅缺乏大量的指导性工作,还有很多林业建设的技术手段有待于细化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地整理工作。在整个林业建设中,整地是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的重要环节。另外,平整土地后,还可以使机械化施工更加方便。种苗时,也能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压力,最重要的是,如果能保证苗木质量,苗木在平地上栽种后,成活率也会大大提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林业部门对加强整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后期受地形因素影响会出现很多问题。
4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应用
4.1掌控造林时机
造林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造林时机的选择。在实际造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不同苗木的生长习性,选择最佳的造林时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不同苗木的生长习性也有很大差异。在确定造林时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造林时机。
例如,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3月至5月的春季是苗木造林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苗木正处于萌发的重要时点,温光条件也非常适合造林和移栽。同时,温度缓慢处于回温状态,可大大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但对于南方来说,有必要分析苗木的具体特点,因为南方气候常年温暖湿润,苗木可以随时移植。通过实践发现,早晚选苗,移栽苗成活率明显提高。
4.2确定造林规格
目前,在林业造林工程的发展中,应从技术层面控制两个环节。首先是苗木的基本规格。造林工程中,移栽胸径4±1cm的3Y苗,小树苗基本高度控制在40cm范围内,大乔木苗高选择在120cm。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造林活动,结合工程设计、种植条件、树穴分布等因素,合理调整树种选择。其次,控制造林活动的基本规格,造林规模可按1:20的比例确定。造林面积10000平方米,林业工程建设需苗木500株。
4.3明确技术要点
在林业工程苗木造林中,应注意各种技术的应用,提高其成活率。在苗木移栽过程中,应提高安全性,避免严重损害苗木根系。采用标准化种植,提高根、茎、枝的完整性,促进苗木稳定生长。提高造林质量,要做好移栽中的定向灌溉,营造促进苗木生长的水环境。
4.4造林要点
造林技术有播种造林、分株造林、育苗等多种造林技术。根据苗木品种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法是林业造林中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技术,也称直播造林法。可直接将优质树木种子播种到山林中。适用于种子粒径大、来源广的树种。具有操作简单、技术门槛低、无需育苗的技术优势。这种造林技术对造林用地的要求较高,必须有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很少遭遇自然灾害,土壤水分充足,播种后要加强人工管理,对抚育要求高。分株造林法是将树木地下茎、枝直接移植到土壤中的一种造林技术。常用于杨、柳、松、竹等树种的造林。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快,能保持苗木品种的遗传基因。可节约育苗成本,整体成本低,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但对造林用地要求较高,需要良好的苗木生长环境。种苗法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造林技术,需要播种插条培育壮苗,然后移栽到林地。该方法适用于各地造林绿化工作,对造林用地要求低,适用范围广。但由于育苗需要时间较长,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人工成本较高,技术要求也较高。
4.5苗木培育
在抚育管理过程中,除从实践中调整灌水施肥方法外,还应针对不同树种进行大量化学除草试验。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苗圃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除草技术。在造林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地开始加大造林技术和造林方法的研究。以容器规格和材料为例,逐步实现工厂化机械化运作模式,培养基基本成分等培养基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果,介质各成分的配比及现代温湿度控制技术。针对环境条件控制下育苗的特点,开发了一批适合我国造林技术的育苗技术。
4.6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造林方法,在春秋两季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插条造林法主要用于春季树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秋季主要用于土壤冻结前和树木落叶后。在插条造林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有关人员选择适宜的枝条进行栽植。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有3厘米左右的距离可以接触到土壤。栽植后,要保证树枝能吸水。同时,要加强土地平整和地膜覆盖,可大大提高插条成活率。
4.7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要从根本上提高森林防火水平,森林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相对完善的责任制,切实细化不同的防火管理工作,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借助相对完善的消防工作考核指标,有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升相关员工的执行力。森林火灾发生时,对不能及时响应预案的当事人和责任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擅自离岗引发森林火灾的人员,要按标准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森林火灾发生时,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事故进行有效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4.8做好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进一步结合苗木危害的差异,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处理多种病虫害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必须贯彻把握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整合疾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分析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喷洒400倍乐果用液体杀死食叶害虫的幼虫,并在门的萌发状态下杀死;喷雾9/11乳油2000倍液杀灭腐烂病虫害,应注意它可以用来处理害虫的孢子核。二是做好季节性病虫害防治工作工作。防病的关键是冬季防病害虫防治。要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机遇,只要有外部条件由于害虫的不适应性而发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导致害虫死亡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病虫害的防治,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防治工作,使病虫害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达到相应的效果的预期目标。
4.9规范森林资源的使用
人工造林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保护生态环境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的木材。但在生产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能进行科学规划,导致采育不平衡,减少森林覆盖面积,最终对周边自然环境和气候产生严重影响。树木的流失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的生长,甚至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利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采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避免森林资源的浪费。对砍伐的树木,要做好统计管理,及时补充,对造成破坏的人工造林,要及时修复。同时,还要保证林区的系统性,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实现林业造林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生态平衡稳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正在积极推进,造林技术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改进。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而有效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前庆,何柳芬,王中磊.林业营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8):153,160.
[2]李威讯,赵英才,汪小菲.新形势下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9,(12):11-11.
[3]罗恒飞,刘晓坤,钱正昊.林业营造林技术和效益研究[J].吉林农业,2018,(3):65-65,66.
[4]萨仁格日勒.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农家参谋,2017(20):93.
[5] 李宝山.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7(3):524.
[6]黎莉.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2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