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富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周锋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人们愈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水稻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成为了急需突破的问题,如何确保水稻质量的安全和高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来宾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人们愈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水稻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成为了急需突破的问题,如何确保水稻质量的安全和高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为现代农业中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建议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稻;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引言
        作为主要农业国之一,我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60%以上的主食是大米。因此,在水稻种植上花费了更多时间,但是,在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的时代,水稻种植业的规模也在扩大,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制约了水稻的种植,关于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1概述
        在国内三大粮食经济作物中,水稻能实现年单产持续升高,得益于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实践。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水稻高产持续面临土壤结构变差、水肥条件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等问题。为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有必要进行转型升级,适应水稻品种更替、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种植制度变化,适应提高肥料、农药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
        2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农机农艺不相匹配
        随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当前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尤其在整地、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未来,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优化,还应重视机械化移栽和机直播技术创新。此外,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问题。机械化种植和耕作技术结合的不够紧密,水稻田机械平地质量较差,从而造成机插效果不佳,这些问题均亟需要得到解决。
        2.2水稻水肥利用率低,不合理利用造成环境污染
        在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程中,化肥的施用在这期间是重大的技术变革。化学肥料的增施,为实现水稻高产创造了条件。但是,不合理过量施肥,同样会影响水稻品质,甚至威胁到周边生态环境。经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30%,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37%。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生产水平相当的产稻国高30%~50%,造成其利用率较低。中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大及利用较低,与水稻品种耐肥性较强、土壤地力、肥料类型、施肥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有关。
        2.3培育品种抗灾能力差,水稻受灾影响结实率低
        国内水稻种植横跨区域大,因各地种植制度差异性大,加上受自然灾害比如:干旱、高低温、洪涝灾害等的影响,而导致同一品种不同产区产量变化性大。比如:在黑龙江地区,受低温灾害的影响,会导致水稻生育期推迟。而开花结实期,受低温影响会造成产量降低。干旱同样影响水稻高产,东北地区因干旱而造成的单产经济损失达到150-200 kg/hm2。进入生长季的水稻,一旦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将直接造成减产。针对这些影响高产的灾害因素,当前又缺乏相应预警措施,培育抗性品种少,预防性措施少,想要实现高产更是难上加难。
        3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关键技术
        3.1种植环境选择
        在进行种植环境选择时,一方面要远离污染源,防止水稻被污水、工业废料等污染物污染,造成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一旦水稻种植环境附近存在污染源,即使在栽培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进行,水稻的品质还是可能大幅度下降,导致无法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合所种植水稻品种的自然环境,不仅要考虑到土壤优劣和灌溉难度,还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和温度条件,确保种植环境能为绿色无公害水稻实现增产。种植环境是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可以为绿色无公害水稻产量的增长提供基础条件。
        3.2秧苗
        选择合适的秧苗对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而言十分重要,只有选择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秧苗,既要保证水稻有足够的产量且产量足够稳定,也要考虑到水稻的抗害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要确保水稻产出质量足够优秀。另外,在进行播种时,要注意在合适的播种时间及时播种,掌控好播种密度,并且做好水肥管理,为秧苗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3.3注意育种与栽培研究的互动,推进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生产
        纵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在育种方面经历了自高秆到矮秆,由矮杆向杂交稻,再向超级稻的培育发展,而最终能实现高产栽培,与匹配良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有着直接关系。实际上,正是因为不同选育品种生育特性差异性大,才需要优化栽培区的种植制度和方式以激发其高产潜能。今后,这种先育种后改进栽培技术的模式,将逐渐向育种与栽培研究互动,按需选育品种的模式过渡。而当前种植环境恶化、土壤肥力衰退、水资源严重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出现,更加需要加强育种与栽培技术的优化联合,以实现由最初的高产、高效向优质、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靠拢。
        3.4持续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促进水稻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的必然选择。当前,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创新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在于:机械育插秧模式、杂交/双机稻机插技术、杂交稻机械化施肥用药技术,以及主要农艺环节配套的机械化作业,尤其注意创新精量播种、深施肥与机插一次作业、机插集中育供秧等技术。同时,着力探索适应丘陵山区的机械直播技术,以推进水稻高产种植匹配的机械化作业模式。
        3.5优化灌溉方式
        无公害水稻要求水源必须是无害、洁净的。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分蘖阶段应采用浅水灌溉。据调查,为了提高结实率,在分蘖末期采下几点:①提前调试好机器;②选用的水一定要经过过滤沉降;③除草剂要经过二次稀释,防止喷雾头堵塞。
        3.6改良品种
        在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时,水稻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绿色无公害水稻最终的产量,合适的品种可以有效促进绿色无公害水稻产量的增长。目前看来,我国绿色无公害水稻有很多优秀的品种,但产量依旧不能满足市场对绿色无公害水稻产品日益迫切的需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绿色无公害水稻品种的改良仍然在不断推进,未来新的更优秀的水稻品种将会为绿色无公害水稻产量增长提供更雄厚的力量。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水稻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普通水稻的栽培相比,对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相关的农业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素芹.有机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吉林农业,2019(16):39.
        [2]杨应尧.有机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26):30-31.
        [3]黎仲冰.有机水稻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1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