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510060
摘要:伴随城市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施工步骤越来越多、项目组织越来越复杂,因此,落实风险管理工作时,应首先对此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如风险意识的有待提升、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信息系统不健全等。而后,落实适宜的风险管控方法,包括风险的有效识别、合理控制风险程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配置优质的施工团队、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系统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潜藏的风险因素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两种。而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措施,可以让可控风险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甚至可以预防可控风险引发的安全事故出现,不可控风险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所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需要以及实际概况配置适宜的风险管控方案,可保证施工过程的平稳与顺利。
1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风险意识需提升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大问题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对于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传统的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体系影响造成的,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来说,都不太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甚至忽略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从而使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难以有效地开展。
1.2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外界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项目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导致企业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许多企业内部缺乏风险管理和应对的专业机构和组织,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都不强,这就导致企业难以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甚至在风险产生后都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风险,降低风险的影响。
1.3风险信息系统不健全
建筑工程企业的风险信息系统还不太健全。对于风险信息系统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企业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应对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具体举措,有效地规避企业项目管理风险。然而对于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它们的信息系统还都不太健全,因此导致信息系统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也导致相关风险的产生。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2.1风险的有效识别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目的是判断其中潜藏哪些风险因素,精准识别出这些风险因素的方位、大小以及影响,而后逐一评估。在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管理时,差异性较大,所以,风险识别过程也会出现较明显的个别性。这是因为对风险进行识别的主体是人,因此可能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影响,致使风险识别工作的客观严谨性受到影响。加上风险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需要经历复杂的步骤与环节,这也让风险识别过程潜藏很多不确定性。
不同类别的建筑项目落实的风险管理方法不同,与此同时,也会影响到风险识别的特性分析。通常情况下,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全面识别原则。这是指在对建筑工程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方法多种多样。风险管控人员可以依据工程建设需要,将风险因素进行分解细化。并利用全面识别的方式开展地毯式的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其次。是风险识别中的关联性原则。是指依据风险的性质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找出其中引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有效分析影响因素与风险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配合适宜的措施降低风险。最后,是风险识别的排除及确认原则。在对风险因素进行确认时,由于风险识别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有充分理由排除的风险进行排除,而那些被确定为风险的因素则依据风险来源进行确认,没有充分理由排除又不能确认的风险需要按照确认处理,保证万无一失。
2.2合理控制风险程度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落实风险管控工作时,尤其是合理控制风险程度环节,需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重视。首先,是对工程项目施工中涉及到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解,并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应用,因为这是确保工程承包方与发包方唯一的硬性依据。与此同时,建筑单位只有在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情况下依据政策法规落实相关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被有效识别与控制。而自身法律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可有效规避更多风险因素,降低突发状况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是签订完善、科学的施工合同。在拟定合同过程中,相关岗位职责人员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流程进行科学分析,防止出现内容模糊不清、合同签署双方其中一方需要独立承担较多风险的合同。同时,工程承包方与发包方需要明确自身需要承担的职责与风险。如此才能保证二者在合作与对接过程中配合适宜的方式、方法,降低和预防风险。因此,在合同拟定与签署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保证合同中的内容条款科学、完善,防止需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还要对双方的权责关系进行平衡。而那些很难规避或根本无法避免的风险,则必须提前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保证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划分好责任。最后,是依据工程建设需要以及建筑市场现状配置适宜的施工技术与材料。原因是施工材料的价格可能会依据市场变动而出现波动,所以,在招标报价过程中,必须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性监控,保证报价准确合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场变化的可预测范围有限,所以,提前落实合同约定,能够保障后期出现的任何问题进入到解决阶段时,公开透明、科学高效。
2.3配置优质的施工团队
优秀的施工团队能够侧面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潜藏的安全风险系数。因此,落实招标工作时,必须保证此项工作的所有流程与步骤都符合公开、透明原则。在配置施工团队时,要注意从施工水平、综合素质、施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聘用的施工团队信誉好、资质好,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结合更多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条例,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更加安全有保障。
2.4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进入到施工步骤的组织落实阶段,最为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降低操作是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此项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安全性措施的准备,并安装适合规格的防护栏及防护网,对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以外,维护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施安装与布设,保证出现火灾情况时,可以立即反应。落实高风险区域的作业操作时应进行警戒线涂刷,并在适宜位置安装危险警示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可全面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5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系统
配置适宜的企业风险信息系统,能够保证潜藏的风险因素被有效识别。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筑企业需要提前部署调整方案,采用深入市场工地、采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而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保证配置的应对风险对策更加科学、适宜针对性更强。与此同时,对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与预测,增加企业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加快风险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保障企业项目工程实施的进度与落实质量,全面提升项目风险的管控水平。
结语
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企业有效地规避工程风险,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同样是企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可以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帅,张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J].散装水泥,2020(03):15-16.
[2]何永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对策分析[J].居舍,2020(13):115.
[3]郑飞.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221.
[4]杨森.层次分析法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