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朝着可靠性的方向发展,我国开展了广泛的电力配网自动化升级改造。在该过程中,通过应用大量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在极大地提升了配电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不利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基于此,就必须要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有序组织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基于此,本文对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技术风险
1、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网是从输电线接受电能,并将其再次分配给各个用户的电力网,也称之为配电系统。配电网处于整个电网的末端,一头连着输电网络,一头连着电力用户,直接连接到政府单位、企业以及千家万户的用电设备和电器设备,所以配电网是整个电网中分布最广、电力设备最多、线路最长的系统。从传统的配电系统构建方式来看,通常以环状式、放射式或者网格式的形态为主。在配网系统实际运行中,虽能够为用户输送所需的电力能源,但在供电成本方面,并未达到理想的结果,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配网系统的设计理念发生了转变。在配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域负荷、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配网系统的结构进行合理地规划。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由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组合而成,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将其用于配网运维中,在离线与在线两种不同状态下,均能够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情况的监管,配电网运行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的同时,确保了电力输送的安全。同时,还可协助工作人员对配网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地消除配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风险。
2、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分析
2.1、主站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
从当前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来看,配电网络中广泛应用了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一方面能够为系统运行传递各种矢量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对配电网络的安全防护。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与风险,具体如下。首先,高级数据分析精度不够。随着电力系统升级改造,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开展越来越深入、广泛,我国不同地区的电力企业都能紧密结合电力配网自动化升级改造工作,深入分析研究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连接关系、拓扑数据等基本信息,并能基本实现对其有效应用。但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等更加高级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存在较明显的分析结果不精准的问题。其次,还无法实现信息集成标准的统一。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配网自动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是数据交互和信息集成。这也就使得数据的处理、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但是这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集成的要求。就我国现阶段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集成与统一情况来看,尚未做到高度有效的集成和统一,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集成标准,使得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中挖掘、运用数据信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2、通信技术的风险
通过各种通信方式,我们发现光纤以太网通信更适合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沟通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也传递信息快,近年来,价格逐步下降,越来越流行,但是这种沟通方法也有许多缺点,比如容易受到光纤铺设渠道的条件,及其价格仍高与类似的通信方法。因此,从实际通信情况来看,在解决监测点通信时,人们更多地使用无线公网通信,主要是因为这种通信的成本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3.1、加强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风险控制
在配网的实际运作中,想要实现全面控制故障发生概率,那么就要增强配网运行可靠性,再以主站集中控制的形式来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展控制,如果其中出现故障问题,可以对故障开展智能定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降低对供电企业带来的损失。有效运用主站集中控制技术,就是对配电终端开展科学监测,其配电终端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就会及时发出警报,主站集中控制系统也会立刻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针对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进行精确判断,并制定故障隔离措施,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以此降低故障问题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一控制技术不用配合变电站的重合闸,不用配合进行保护,其优势包括操作便利、管理简单且分段自由等;可是该技术在定位故障和控制的工作中,会对主站、通信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在核心地区推广该方案,其主干线的关键节点应配置相应的自动化断路器,以有线、无线等通信方式来进行接入主站,在故障时其分段节点会根据电流时间的级差实现切除故障的效果,主站也会对各开关跳闸以及告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自动定位故障点,再以遥控的形式来对应其开关,将故障隔离在外,再以转供恢复区段外的供电。
3.2、加强通信技术风险的控制
对于通信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可以考虑建立无线专用网络、采用无源光通信技术等措施来应对。无线专用网络技术和无源光通信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外部影响小、可靠性高。与传统的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式相比,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成本,而且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必将成为未来配电网自动化通信专网接入层的主要应用方式。
3.3、配网设备以及元件的风险控制
配网自动化系统需要得到各类先进的元件、设备的支撑才能正常运行。一旦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设备、元件问题,就会对配网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与功能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元件的风险控制。首先,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定期对配网自动化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工作性能、使用状态以及相关参数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设备、元件存在故障或者是运行隐患,就需要与维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联系,说明设备、元件存在故障的具体表现,及时的采取维护措施,从而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其次,对于以往工作实践中一些故障频发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元件,需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要在这些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关键设备与元件中建立起自动化检查体系。这样可以用更加高效、科学的体系来发现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备、元件出现的故障与运行隐患,及时的采取维护措施。最后,还要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设备异常风险来积极的应用更加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这也可以积极地促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各项功能不断完善。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也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信技术、主站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然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还不成熟,技术标准的缺乏也使得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潜在故障,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配电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勇.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31-132.
[2]赵新明.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33-34.
[3]黄志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J].电子世界,2014(18):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