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8
摘要:基于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现状,思考分析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生产设备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政策
1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
1.1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需要拆除企业、运输企业、资源化处置企业以及建设施工企业的合理衔接,拆除或运输分类不当都有可能是阻碍建筑垃圾资源化进度加快的因素,因此在拆除与运输阶段有资源化企业全程督导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效率。
1.2经济政策扶持
(1)经济激励政策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实质是再生环保产业,需要政府产业政策扶持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1]。经济激励是指政府以财务补贴、税收优惠、价格把控等经济性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经济政策如表所示。
表1 经济激励政策
.png)
(2)经济制约政策
经济制约是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有效手段。国家通过收费机制从建筑垃圾产生源头整治,对阻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行为进行征收费用。同时,征收的费用可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收费与欧美国家相比普遍很低,以西安市为例,显示建筑垃圾处置费用为4元/吨,欧美国家建筑垃圾处理费用普遍为30~40欧元/吨。低廉的建筑垃圾处理费很难达到减量化的目的,因此出台一些经济制约政策很有必要:①提高建筑垃圾填埋的费用,以提高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意识;②征收生态环境保护税、焚烧税及填埋税等税务,鼓励使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固碳型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以增加环境友好型建材使用率。③对原生材企业增加开采税,以达到“减量化”目的。
2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1完善立法加强监管
我国已出台多部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但缺乏强制性措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法律法规的引导督促是不可或缺的,制定专项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包括拆除、运输、分类、资源化以及产品应用各个阶段的全程监管,明确各阶段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形成法律约束[1]。加大惩罚力度,对建筑垃圾产量和填埋了制定相关标准规定,对建筑垃圾产量与填埋量超标的企业进行罚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随着惩罚力度增强,各企业会严格把控建筑垃圾产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效率,做到“减量化”和“资源化”。成立专门的建筑垃圾监察机关,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进行监督,并不定期突击检查、考核,建立严格监管体系。
2.2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标准体系
建筑垃圾与原生材料在构造、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孔隙率、硬程度、表观密度等等。因此,为保证建筑质量,使建立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符合国家建材质量标准,须尽快研究出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体系。建材原料不同必然导致建材性能存在差异,要特别注意再生建材在建筑中使用规范。虽然我国已出台《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骨料》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但各地方政府并未落实,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应参照IS014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创建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标准体系。同时,跟进和检测再生材料应力徐变、抗冻融等性能,建立网络数据库,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数据支持。
3技术与设备更新
我国相关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这就需要政府与相关研究所的积极参加与大力支持。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加大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力度。其途径主要有:①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成立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引进科技人才,研发具有自主产权资源化技术,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②科研体制改革。政府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资源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形成科技助力发展的积极局面,高效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发展。
同时,建筑垃圾破碎机、垃圾装卸机、振动筛和微喷淋等相关设备装置及时更新,淘汰落后的设备装置,避免因其导致再生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4结语
由于上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战略集中在基础建设,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比较晚,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缺乏经验,风险较大。建议各地方政府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对本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建筑垃圾处理、土地资源占用量、污染程度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国家建筑管理标准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纳入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了解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之上,招商引资,扩大商业规模,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2]李刚.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