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团第二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新疆库尔勒市 841000
摘要:现阶段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不只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同时他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当下的水利技术改革工作中信息化技术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日益严峻,水利防汛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水利防汛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基于此,文章分析和叙述了与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内容和关键,并对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与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防洪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受基础技术以及工作理念等因素影响,还存在工作效率低下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利防汛工作效率,就需要做好水文信息化技术研究,从技术角度出发,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可视化系统提高工作开展的效率性,在根本上提高水利防汛综合效率。
1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内涵
信息化技术指的是在信息管理和处理中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所以信息化技术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总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水利防汛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防汛工作中,可以更好的促进水利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其提供足够的信息数据资料,以便于相关人员可以准确合理的完成对决策的制定。在今后的水利防汛工作中,防汛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信息化和自动化,在当下的防汛工作中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1]。“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和常备不懈、全力抢险”这是水利防汛的重点所在,但是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必须需要以具体水情、工情信息为依据。所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必然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转被动防御为主动抵御。
2信息化技术对水利防汛的重要意义
在当下国内的中小流域都已经进行了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江河和城市的防洪工程质量都是比较一般的。在当下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雨水灾害时有出现。每年我国都会收到洪涝灾害的影响,这给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必须确保水利防汛工作切实有效,将洪涝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并且非常全面,包括了水情信息传输信息发布等多方面的内容,大大促进了水利防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对于水文工作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新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而且还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水文信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完成对水灾的抵御和防范。
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方法
3.1通讯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文信息化技术是建立在通讯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从而应运而生,因此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也是以通讯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在水利防汛工作的应用中,各部门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通过水文系统网络的建设,实现水文数据信息的共享。在水文系统网络建设中,分别为外联络网络与内部专用网络。内部专用网络分为汛情播报网和计算机网络。汛情播报网和计算机网络通过分中心来实现交汇,分中心在经过光纤线路将水文数据信息传输到各级的水情信息中心处,然后由省级的水情中心经过光纤线路与国家水利信息主干网络来进行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内部占用网络。内部专用网络的构建能够为各个工作平台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搭建有效的通道,然后制定切实有效的汛情决策。
外联络网络是通过电信光缆的网络接入,然后为防汛工作人员提供网络服务。外联网络和专项网络都采用了传输速度为千兆的以太网技术,进而为防汛工作搭建一个可靠、安全、平稳的网络平台。
3.2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信息是防汛决策与水文观测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数据库建设是水文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数据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需要保障其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隐蔽性,才能为防汛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基础保障。数据由于有着强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优势,因此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要想做好水利防汛工作,建立水文信息数据库就是其前提与基础。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先采集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安全储存,妥善管理,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方便工作人员的浏览、分析,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而将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信息客观直接反映给防汛部门、防汛领导,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汛措施,是水文信息数据库建立的关键环节。水文信息数据库是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防汛部门共同研发而成的,因此就能够快速、准确检索到数据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将其制作成直观、可视化的图形,进而详细形象的展示在领导人员面前。
3.3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
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已经被应用到水利防汛工作中。此类技术的实施,原理上即通过超文本信息系统将数据信息利用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具有较高的分布性、动态性以及交互性优点。在建立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时,需要搭建高速宽带通信网络,将其作为技术支持,实现远程视频对话,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文字、图像、视频等,完成信息的共享,并通过交互沟通来制定防汛方案,具有实时性优点。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搭建,不仅仅要求对方将数据资料传输过来,同时面对紧急的水情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可以更快速有效的决定防汛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水利防汛工作开展的效率[2]。
3.4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定位系统应运而生。在发生水灾情况,第一要做的就是定位灾情的位置,及时抢救受灾的人民群众和财产。将RS、GIS和GPS技术有效结合,对于确定灾区的准确位置意义重大,可以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险情信息,及时部署防洪工作,提高抢险效率。
3.5加强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利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已经有了较多的信息资源储备,但是这些资源是非常丰富分散的,根本无法用于公共资源综合利用。只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构建相应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防汛信息化属于公众性质,所以它的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所以需要进进一步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的速度,尽快完成构建无纸化办公、互联互通的建设目标。此外,还需要做好门户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利信息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4结束语
现阶段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展迅速,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工程方面的工作,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水利防汛工作正在向科学化、高效化和信息化迈进,特别是随着防汛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该技术为水利防汛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应用是现代化水利防汛工作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子琳,周娟娟.浅谈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2909.
[2]吴泽雄,张彩云,张艺铭.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2451—2451.